那女子見陸放翁回來,笑道:\"放翁,我與你夫人說妥,今晚求借一宿,明日一早便趕往隱士國。\"
唐婉道:\"她叫十三妹,是女俠國人,從聖人國而來,在這裏隻住一宿,明日一早便走;我倆到東廂去住,把這屋騰出讓她住吧。\"
放翁道:\"也好。\"
洪波聽說十三妹要往隱士國去,便道:\"十三妹,我們兩個明早也要到隱士國去,你和我們結伴如何?\"
放翁道:\"陳先生,你們兩個剛剛在詩客國待兩天便要走,想是我山西村待你不好。\"
洪波道:\"放翁此說差矣,我們二位還要旅遊,不能停留太久,那十三妹正好到隱士國去,我倆又不識路徑,她帶我們去,正合吾意,再說那李白等人又在隱士國作客,正好會一會他們。\"
放翁無話,洪波、小枝來到西廂分別睡下。臨睡前,小枝悄聲對洪波道:\"我觀這十三妹像是那天在廣寒宮刺殺玉帝的刺客。\"
洪波道:\"這事不得胡說,明早趕路便是。\"
一宿無話,第二天一早,十三妹叫醒洪波、小枝,那放翁夫婦與她們灑淚而別。
十三妹引二人往東行了五、六十裏,來到富春江邊,原來這富春江沿詩客國,聖人國,隱士國,紅樓國直下,往東南而去。
江邊正好有擺渡,三人喚了一船,十三妹三人上船,船到對岸,十三妹付錢給船夫,三人往街市而來。
三人來到街心,正見當中有個酒樓,那酒樓後麵有條小溪,溪水涓涓,旁邊有一石碣,上書\"蟠溪\"二字。石碣上坐著一位老者,隻見他赤胸露出一身老骨,握著一根釣竿,釣竿離水麵很高,釣餌離水麵還有三尺,那老者口中念念有詞:
短竿長線守蟠溪,
這個機關哪個知?
隻釣當朝君與臣,
何嚐意在水中魚?
十三妹道:\"這位老者便是薑子牙,百年於渭水垂釣,遇周文王拜相,如今又到天國釣官來了。\"
這時,從酒樓上下來一個老婦,手裏握著一把宰豬刀,對老者氣衝衝地罵道:\"好你個老棺材瓤子,你做的什麼美夢?你還想遇上周文王啊,呸!做夢娶媳婦!你拿那個破竿叫什麼魂兒?還不給我褪那豬毛去!\"
老者聽了口裏小聲嘟囔著:\"你一個婦道人家懂個啥?!這年頭就沒有明君賢王啦,我就不信那個!\"
他說完依舊垂釣。
老婦一見勃然大怒,喝道:\"大清早你就跑到這裏釣魚,費了我的肉皮倒不少,可是才釣了幾條?還不是跑到這裏躲清閑!你。。。。。。你給我滾回去!\"老婦愈說愈怒,竟一腳把那魚罐\"撲通\"一聲踢進水裏。
老者是好性子,若無其事,隻是微微笑著。
那老婦一見火上澆油,不由大罵:\"看我給你這竹竿掰折了!\"說著過來就要搶竹竿。
這時從街上過來一個中年漢子,上前勸道:\"薑大嫂,算了,算了!子牙也不容易,等了一百多年,快入土的人了,可惜這一肚子學問,如今老齒白發,他如何不煩?他自己也惱火!\"
那老婦道:\"蹇叔,你給評評理,不瞞人家笑話,這老棺材瓤子如今越來越糊塗了,被也不疊,尿也不倒,還講男尊女卑,你瞧人家嚴子陵小兩口多和睦,相敬相愛,有活兒搶著幹。人家嚴子陵也釣,可是每天都提著一大嘟嚕回來,少說也有個百八十斤的,回來還幫老婆縫縫補補,洗洗涮涮。他倒好,一個勁兒想當官,總想當相國,到時候再尋個小老婆,好撇了我,呸!我早看出來了。\"說著嗚咽起來。
蹇叔道:\"好了,好了,看在我麵上,回去歇著去吧!\"
\"歇著?!\"老婦一聽勃然大怒。
\"那碗還沒刷呢,酒也沒熱呢,肉也沒有了,他就知道窮釣。\"
\"好了,好了!\"蹇叔勸著扶老婦上樓去了。
薑子牙依舊垂釣,口中念念有詞:
\"短竿長線守蟠溪,
這個機關哪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