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水濁兮;
怪事出出;
桃源水緩兮,
船客源源;
桃源水急兮,
細雨瀝瀝。
果真一會兒下起蒙蒙細雨,已是晚春時節,桃花映著春雨,更顯得清新、濕潤。
寶琴拂了一下臉上的雨珠,向老翁深深鞠躬道:\"老爺爺,能不能渡我過江,我要到桃花源。\"
那老翁笑道:\"自古以來凡是要渡過此江,必須吟一首詩,否則不管。\"
寶琴是書香門第,出口成詩,隨口便吟一首:
桃源花落紫竹東,
煙雨茶香幾點紅。
綠葦叢中孤影過,
白鵝戲水無人驚。
窈窕漁女知何去?
帳眼茫茫舟自橫。
陶潛小詩曾記否?
千秋詩草有幽情。
\"好詩,好詩,隻是不應是窈窕漁女,應該是'瘦骨漁人知何去',好,娘子,上船吧。\"老翁笑著把船劃到岸邊。
寶琴一縱身跳了上去。
船到對岸,寶琴對老翁道:\"謝謝老爺爺,隻是我一會兒還要回來,您在這兒稍等一會兒。\"老翁應諾,把船靠岸邊獨自\"吧嗒吧嗒\"抽起旱煙袋。
寶琴順著小徑往上走去,拐過兩塊大山石,來到一座飛瀑前,隻見這飛瀑從上麵三丈高處瀉下,在瀑泉的稀疏中刻著三個鎦金大字:桃花源。
這桃花源的進口就在這瀑泉裏,瀑水嘩嘩地流著,漾起一陣陣浪花,兩邊有一對聯:
山清水秀,多少仙人常避世。鳥語花香,千秋書客好還鄉。
寶琴不管水濕,一頭鑽進山洞口;進了山洞,隱隱聞到陣陣桃香,這香氣與別處香氣不同,清香沁人。寶琴拐過幾個山洞,順著台階往下走了約摸一裏多地,前麵出現一個洞口,從口裏往外瞧,一片興盛景象,秀亭幽閣,坐落青山之巔,桃花競開,農人們悠閑地在田園裏躬耕,婦人們在桃樹下高興地紡線采桑。每人的發髻上都插著一朵桃花,姑娘們花枝招展趕著毛驢,給田裏自己的親人送飯。
寶琴出來,看見一個采桃女迎麵而來,於是問道:\"妹妹,煩你打聽一下,那陶淵明先生在這裏住嗎?\"
那采桃姑娘驚奇地打量了她一番,輕聲說道:\"在,隻是因為喝了藥酒正躺在家裏。他就在村子西邊住,拐過兩條街,往東門口有一口水井的屋子便是。\"
\"陶先生為何喝了藥酒?\"寶琴問道。
\"唉,還不是為了兩個媳婦,大媳婦崔氏厲害,那小媳婦青娘子更厲害,那婆婆是個母夜叉,三個人總吵不休。昨天逼急了陶老頭,一口氣出不來,喝了藥酒,要不是青二嫂發現得快,早一命嗚呼了,可是那崔氏卻哈哈大笑看熱鬧。青二嫂倒還賢良,給陶老頭又端糞尿,又熬藥湯,忙得夠嗆!\"
寶琴謝過采桃女,按照她的指點往街心走去,這時從街上過來一個中年婦人,她懷抱著一個男娃,一見寶琴,吃了一驚,問道:\"姑娘是外鄉人吧?\"
寶琴點頭,那婦人搶先說道:\"我從前也是外鄉人,隻因避秦時亂,故才和丈夫逃到這桃花源;我看你裝扮像是南國人?\"
寶琴道:\"我是金陵人。\"
那婦人一聽高興道:\"那敢情好了,我的娘家也是金陵人,咱們還是老鄉呢!走,快到我家去坐。\"
婦人說著就拉寶琴,寶琴忙說:\"我有要事,不能耽誤。\"
婦人忙問何事,寶琴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那婦人無奈,隻得告訴她道:\"那隻好算了,我家就住街西,有功夫去好了。\"
說完,那婦人往西走了。
寶琴順著采桃女指的方向來到了一個茅屋,隻聽見一間屋裏傳來叫嚷聲:
\"哼,老頭子病得這樣,都是你方的!她一來,這家裏弄得亂七八糟。\"
這時一位女子走了出來,她一身青衣打扮,補釘重疊,臉上滿是淚痕。
寶琴驚喜道:\"青妹子!\"
那女子正是青娘子,一間薛寶琴,驚道:\"你怎麼尋到這兒來了?\"
寶琴把請她出源之事說了一遍,青娘子聽後遲疑未決,然後道:\"來,先進屋坐。\"
走進屋內,隻見裏屋躺著一個幹瘦文弱老者。老者緊閉雙目,獨自歎氣。
炕頭坐著兩個婆娘,聽青娘子介紹,方知那柱拐杖的白發老媼是陶淵明的母親;那年輕一些的是崔氏,她倆一見寶琴裝扮知是富貴人家,馬上嬉皮笑臉恭維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