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琴看見牆上有一大字橫幅:\"不以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人。\"她又看到炕上躺著的陶老先生,不禁生出幾分憐惜.
青娘子與薛姑娘親親熱熱聊了一會兒,隻是不提上酒香國救難之事。
寶琴聰明伶俐,知她掛念陶老先生。她想:何不托剛才那位老鄉幫助照料一下呢。
於是寶琴問青娘子:\"這桃花源村可有一位原籍金陵的人家嗎?我與她是同鄉。\"
青娘子道:\"有,街西劉三嬸子便是。\"
寶琴道:\"何不請她幫忙照料一下你丈夫呢?\"
青娘子仍是猶豫不決。
那崔氏和陶母出去,一會兒端來一壺熱騰騰的桃花釀酒。
崔氏笑道:\"薛姑娘,這是鄉裏土產,嚐嚐。\"
寶琴平時最厭酒,隻得推讓;那崔氏一勁兒隻是讓酒,陶母也是殷勤地讓寶琴喝。
讓來讓去,\"啪嚓\"一聲,酒壺掉地,起了一團火光,分明是毒酒。
原來那崔氏、陶母看到寶琴身上穿戴的玉裳、金環、銀項圈,不禁起了貪心。二人合計好,用毒酒毒死寶琴,當然毒死青娘子更好,沒想到壺碎事敗。
青娘子一見,登時明白,她火冒三丈,伸手取下牆上雙劍,一劍一個,將崔氏、陶母殺死;那陶淵明一見,昏死過去。
青娘子到了此時,也不管那許多,一把扯住寶琴,三步並做二步趕到街西劉三嬸子家,托劉三嬸子照料丈夫,然後攜同寶琴一溜煙來到桃源出口。出了桃花源,見那老翁正在悠閑垂釣,她們喚過老翁,上船直到對岸。焦大等得正急,一見她們來了,立刻將她們扶上馬車,揚鞭催馬,直往紅樓國而去。
史湘雲獨自一人騎上青頭獅子馬,一路順風,往正西奔去,中午來到一座山前。這山巍峨陡峭,山景秀麗,雲湧寒寺,煙橫鬆竹。
史湘雲催馬涉過小溪,繞著山徑上山,拐了約摸十幾個彎,望到前麵有一高寺,上麵橫書\"普救寺\"三個鎦金大字。
有一對聯:
遊人不管春將老
來往寺前踏落花
寺後麵新栽一片花圃,鬱鬱蔥蔥,五彩絢爛。
門口有一小和尚正在井邊汲水。
史湘雲拉住韁繩,來到小和尚麵前,小和尚一見疑疑惑惑。
湘雲問道:\"主公在家嗎?\"
那小和尚驚奇地打量她一番,摸摸禿腦殼,嘻嘻笑道:\"我家主公正在書房看書。\"
湘雲又問:\"大夫人和二夫人在嗎?\"
小和尚道:\"大夫人正在後園和丫環姐姐們下圍棋,小夫人回娘家了。\"
湘雲道聲謝謝,那小和尚拎著水桶進寺去了。
湘雲思忖:到那後園必先經過那書房,必須先和鶯鶯說好,剛才說動張君瑞,否則事情不好辦。隻有從後園牆上翻進去,先見鶯鶯,才是辦法,否則撞見君瑞,舊事勾起,豈不壞了大事。
她牽馬繞到寺的後頭,把青頭獅子馬係到樹林裏一棵梧桐樹下,然後又來到普救寺的後麵,史湘雲上了牆,隻見一番秀麗景象,有賦為證:
假山花影,雲淡水青;朱閣翠樓,清秀風景。假山煙抹淡淡輝,花影橫斜點點紅。雲淡暮鼓動地響,水清粉荷嫩藕清。朱閣詩語有誰解?翠樓明滅有弦聲。古刹風景真閑在,天下名園歸鶯鶯。
隻見幾個丫環正在那裏下棋,玩耍,還有幾個在蕩秋千。[張寶瑞1]
湘雲不便驚動她們,一個人輕輕沿著牆沿,借著天色昏蒙,丫環專心,移到鶯鶯住的幽啼宮。
她順著窗隙往裏一看,見茜紗半開,床上放著<<西廂記>>、<<紅樓夢>>、<<金瓶梅>>等書,空空蕩蕩,沒有鶯鶯。於是她又轉身沿著粉牆向前麵摸去。剛走到離書房不遠的房上,忽見前麵也有一人,那人正伏在對麵房上,湘雲不禁大驚,趕快趴下。
這時隻聽書房內有人大喝:\"房上有賊!給我拿賊!\"湘雲一驚,險些栽下房來。
這時,從前後院裏跑出一群手持棍棒的和尚,丫環。一會兒從對麵屋裏跑出一個小和尚,高聲叫道:\"拿住了,拿住了,還是一個女賊呢?\"
湘雲又驚又疑,凝目一看,對麵房上果然扯下一個娘子。那娘子一身翠衣,倒背一口寶劍,氣概不凡。史湘雲一看大驚失色,險些叫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