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應允,將那邀書藏入懷內,與小枝上船,李璜駕船溯流而上。那李逵、劉唐、時遷,吳為眾好漢含淚遠望。
昔賢有詩歎曰:
吳越壯別各沛顛,可惜舊話已如煙。
橫舒豪氣王孫盡,若鏽刀槍家血寒。
無路真應歸水泊,招安豈有上梁山。
泉台空灑英雄淚,水滸續書請君看。
洪波、小枝揚帆遠航,船出水滸入了瀟江,又經過才子國,才女國、平等國、吹牛國進入秦淮河,來到一個國家,喚作'書香國'。洪波見這國地勢險峻,草木蔥翠,書生朗朗,墨香滋溢,知是書香之邦,馬上令李璜將船靠岸。那李璜送二人上岸道:\"如今已出來一年有餘,先生既到書邦,我也不再遠送,如今隻得告辭回梁山。\"洪波、小枝再三懇謝,與他一一作別。
但見岸邊讀書君子穿梭往來,洪波、小枝走入國內。這書香國與顛倒國、名利國、美人國不同,倒與詩客國、隱士國相仿,那無數樓閣台榭全隱在山裏,山風重疊,鬆柏參天,壯觀俊逸,有詩:
樓榭盡書邦,蒼鬆立夕陽。
風流飄百代,哪個悟書香?
二人見那山腳有一出口,便沿山徑崎嶇而上,竟是川蜀道,彎彎曲曲,涼意襲人。小枝不禁想起太白居士的<<蜀道難>>,於是朗聲吟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洪波也吟道:\"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二人見那邊有一書院,便往書院而來,到了跟前,隻見橫書\"東林書院\"四個字。
小枝道:\"洪波,你看這東林書院莫不是明末東林黨人辦的?\"
洪波道:\"這東林書院既然在書香國,那顧憲成、高攀龍二位先生也必然在這裏,我們進去拜訪他們。\"
二人進了書院,沿影壁往東,穿過三間靜廳,進了月亮門;隻見有一座小山,山腰有樓閣,山腳有一汪清池,栽著芙蓉,正是開花時節,豔香撲鼻;池波蕩漾,綠葦中白鵝緩遊,旁有紫竹野菊輝映,真是:
芙蓉映水漁家醉
紫竹枕石君子眠
那邊有一木橋,過橋至山腳,隱約聽那閣中有微吟之聲,二人尋聲尋去。
那樓閣也有一塊題匾,上寫\"讀書樓\"三字,兩旁各有一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再聽那吟詩之聲,已是分明,二人側耳細聽,但聽一人吟道:
聊酒當歌書自窮,
小樓隻有伴東風。
空談淩晨到日午,
多少蓬萊風雨中。
顧憲成!
又聽一人對道:
多少蓬萊風雨中,
教書先生財囊窮。
詩書滿腹空映雪,
高臥清閣東北風。
侯方域!
又有一人對道:
高臥清閣東北風,
樂哀喜怒笑談中。
春杯一曲醉日月,
莫道書香斷代窮。
二人一聽是顧憲成,高攀龍,一齊奔上樓來;隻見有間靜室,一卷湘簾,於是一同緩步入閣。那閣內顧憲成等人見二人到來,一齊起身迎接。顧憲成道:\"借問客從何處來?\"
洪波將來曆說了。
侯方侯道:\"幸會,幸會,既是天國遊客,不是外人。\"
顧憲成等人忙請二人入座,敘了一回,顧憲成歎道:\"我東林書社三千君子,可惜被奸臣國秦檜等陷害兩千有餘,江湖風雨,自不必說,文字獄裏又有多少冤魂?!救國之心,如今隻有付諸東流了。\"
高攀龍道:\"由此看來,書社救國行不通,大詩人龔自珍已經被捕;奸臣國秦檜等作惡多端,忠臣國嶽飛的後代嶽雨背叛祖宗,充當那秦賊的幫凶。這世道,奸忠混,是非難辨啊!\"
侯方域道:\"這忠臣國就在奸臣國北麵,你們不知,那忠臣國嶽飛、文天祥、薛仁貴、楊老令公等人是愚忠,總是認為國風敗壞,不能歸罪皇上,而歸罪沒有賢臣。秦檜因是奸臣國皇帝,他們當然不反;我東林書社多次諫忠臣國出兵,忠臣國王嶽飛雖握有雄兵卻是置之不理,真是氣人之極!\"
洪波問道:\"何不鼓動奸臣國百姓造反?\"
高攀龍道:\"先生不知,這奸臣國人都是奸臣兵,奸民,個個老奸巨滑,飽經世故,鼓動他們造反豈不是自投羅網。\"
顧憲成捋一下胡須道:\"我們在這裏開辦書社,論證講學,那秦檜等奸民卻來幹涉,責問我們為何蠱惑人心,打傷了黃宗羲、王夫之等先生;後來我書院兩千多弟子去奸臣國示威,要求懲辦凶手,秦檜不但不放,反而派嶽雨出兵將二千多弟子打散,這不是欺人太甚嗎?\"
高攀龍道:\"你瞧,盡顧著說了,二位遠客初來乍到,還沒招待。顧憲成忙喚來家童,端上酒肴瓜果,幾個人痛飲。那小枝喝了點酒,支持不住,被家童扶入後麵瀟湘樓歇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