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請你記住,我總是高興聽到你的消息。你是否願意現在就開始寫作?談你自己的任何事都好,談政治也行,讓我讀到你的作品,有個品評,並給我極大的快樂。所以,請你考慮寫你的生平,一次寫幾頁。我可以讀了和你討論,至少我能做到這一點。我希望能做得更多,寄給處在戰禍中的你們最大的同情。
弗吉尼亞伍爾芙
在伍爾芙的鼓勵下,淩叔華開始一章章地寫作《古韻》,並逐章寄給伍爾芙。伍爾芙看過以後,來信鼓勵說:“我很喜歡它,它很有魅力。當然,對一個英國人來說,開頭讀起來有點困難,有些支離破碎。英國人一定鬧不清那麼多的太太是誰,不過讀一會兒就清楚了。然後就會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魅力,那裏有新奇詩意的比喻……繼續寫下去,自由地寫,不要顧忌英文裏的中國味兒。事實上,我建議你在形式和意蘊上寫得更貼近中國。生活、房子、家具,凡你喜歡的,寫得愈細愈好,隻當是寫給中國讀者的。然後,再就英文文法稍加潤色,我想一定可以既保持中國味道,又能使英國人覺著新奇、好懂。”
淩叔華到英國以後,認識了詩人韋斯特。一天,韋斯特請她到她古堡頂樓的書齋中喝茶,問起她有沒有嚐試著用英文寫作,她便提到給伍爾芙寫寄文稿的經過。韋斯特很驚奇,馬上找出與伍爾芙的合影和伍爾芙送給她的書,說她們倆是非常好的朋友,並說,“你一定要把書寫完出版。”淩叔華說沒有存底稿,怕是很難。韋斯特是個熱心腸,她幫忙找到伍爾芙的丈夫倫納德伍爾芙,終於在他們蘇薩克斯郡舊居弗伍爾芙的遺物中,發現了《古韻》已完成的文稿底本。
淩叔華寫完《古韻》全稿,已是1952年。又由韋斯特推薦給倫納德伍爾芙夫婦創辦的荷蓋斯出版社(The Hogarth Press)於次年出版,並親寫序言。從韋斯特的序裏看,她是把《古韻》當作淩叔華的自傳或回憶錄來讀的,說“它是取自一個同時代人真實的回憶”。並稱讚“她的文筆自然天成,毫無矯飾,卻有一點惆悵。因為她畢竟生活在流亡之中,而那個古老文明的廣袤荒涼之地似乎非常遙遠”。當初,伍爾芙也是讓淩叔華寫自己生平的。但似乎淩叔華自己覺得,書中雖有許多真實的細節,但它終歸還是一部小說。
盡管如此,《古韻》仍不失為管窺淩叔華的家庭背景及青少年時代生活的一扇小窗。像淩叔華習畫,《古韻》中的描寫便是真實的,並常被評家引用。1962年,淩叔華在巴黎東方博物館舉辦了她個人的繪畫和所收藏的元明清名家畫作及中國文物古玩展,主持該活動的是法國國家研究院院長、法蘭西學院院士、世界著名傳記作家安德烈莫洛亞。他為後來印成的紀念冊親寫的序言,就以《古韻》描寫的背景開頭。他說:
陳淩叔華這位“心靈純真”的中國女子是位大文人的女兒,其父曾任直隸布政使和順天府尹。在中國,文人要精通多種藝術。一個詩人一定得用漂亮的書法書寫出自己的詩作。中國書法秀美,很接近大自然的線條美。在絲絹上作畫,更是容不得半點修改和塗抹。無論是畫家畫一幅山水風景,還是書法家寫一幅字,落筆都要十分果斷。
在《古韻》一書中,叔華講在她六歲時,有一次用木炭在白牆上亂畫,畫出山、花和人,引起父親一位朋友的注意。這位朋友對她說:“你的畫很有特色。你很有才,日後定會成為大畫家。我跟你父親談談,該讓你拜師學畫……”。就這樣,她成了慈禧太後喜歡的宮廷畫家繆素筠的得意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