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古韻》,就不能不提及淩叔華與20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及其好友維塔塞克維爾韋斯特(Victoria Sackville West)的交往。
1935年10月,淩叔華在武漢結識了到武漢大學教授英國文學,時年27歲的英國青年詩人朱力安貝爾(Julian Bell),並紅杏出牆,與他發生了婚外情。朱力安是伍爾芙的妹妹、英國現代畫家凡妮莎貝爾(Vanessa Bell)的長子。據說,他是要來中國參加革命的,甚至隨身準備了氰化鉀。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愛上了大他8歲的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夫人、《武漢日報》副刊主編、小說家淩叔華。他1937年3月回到英國,誌願參加“國際縱隊”,赴西班牙打擊法西斯主義。1937年7月18日,在馬德裏守衛戰中,德國飛機炸飛了他駕駛的救護車。因傷勢過重,幾個小時後去世。年僅29歲。
淩叔華自然是由他介紹引薦,開始與伍爾芙互通書信的。通信前,朱力安就已經在寫給母親和姨母的信裏常提到他和淩叔華的交往。淩叔華與伍爾芙從未見過麵,完全是“翰墨因緣”。淩叔華1947年定居倫敦時,伍爾芙已去世六年。淩叔華致伍爾芙的信尚無從查找,但從《弗吉尼亞伍爾芙書信集》裏收入的致淩叔華的信裏不難發現,淩叔華正是在伍爾芙的鼓勵下嚐試著用英文寫作《古韻》。
1938年3月,因抗戰隨武漢大學內遷到樂山的淩叔華,在戰事流離,心境不好的情形下,讀到了伍爾芙《一間屬於自己的屋子》一書。頗生感慨,遂致信伍爾芙,問如果她們現在要是調換個位置,她會做些什麼?這並非是淩叔華寫給伍爾芙的第一封信,因為從伍爾芙的回信中看,在此信之前她們還有過至少一次通信。不過,在《伍爾芙書信集》裏,這封注明寫於1938年4月5日的信,是現存世的伍爾芙致淩叔華的第一封信:
我希望這時你已經收到我給你第一封來函的複信,我是收到幾天後就複信了。今天,凡妮莎又轉來你3月3日的信。我多麼希望能幫你一點忙,我知道你們比起我們來有更多的理由不快活,所以由我來給你任何的意見和指點,都是愚不可及的。我唯一可以給你的指點或者忠告--那也是我自己曾經嚐試過的--就是工作。想想看,怎樣可以把你的心思集中在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上麵。我還沒讀過你的作品,但朱力安在信中提過很多次了,並早就想寄給我看。他說你的生平非常有趣味,我們在信中還討論過日後你可能用英文寫出你的生平,這正是我現在很想建議你做的事。你的英文好到足以傳達給別人你想傳達的印象。別人有看不懂的地方,我可以替你修改。
你可不可以現在就開頭?凡你能記得的,就寫下來。既然在英國沒有人知道你,下筆也就更沒什麼顧慮。然後,我看看可不可以把它印出來。請你特別想到,這不是打發時間的消遣,這是對其他人也有價值的工作。我覺得自傳比寫小說還要好。你問我該讀些什麼書,我想18世紀的英文對一個外國人來說最好學。你是否喜歡名家的書信?庫柏和華普爾的書信集,都寫得明白曉暢;司各特、奧斯丁的小說,蓋斯凱爾夫人寫的夏綠蒂白朗寧的生平。現代作家中,摩爾的小說也是幹淨利落。
我可以寄點英文書給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了這些書。從你的來信看的出,你的英文已經寫得很好了,用不著去模仿誰。我在這信中沒有談到政治,但你從我以前說過的話裏可以看出,英國人是站在你們一邊的,就是做不出什麼事來幫你們的忙。在倫敦,我們從朋友處聽到有關中國的事,也許現在有了些改變,最壞的局麵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