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栗姬沒有這個腦子,她一門心思都鑽在衝天醋勁兒裏出不來了。麵對館陶長公主的提親,她的反應是——這個劉嫖,也知道如今要來討好我了?好啊,害得我獨守空房之後,還有臉借我兒子的光,讓她生的那個毛丫頭當太子妃當皇後?門兒都沒有!我跟她算總賬的機會總算來了!
於是,她對館陶長公主倒提親的要求一口回絕,而且還擺出一副“準皇後”的架勢,狠狠地嘲弄了館陶長公主一番,可算是好好地出了一口惡氣。
栗姬逞這一番迫不及待的口舌之快雖然痛快了一時,卻就此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家族揭開了死亡的序幕。
館陶長公主長了這麼大,還從來沒碰過這樣滿鼻子的灰,更甭提對方居然還隻是個小小的姬妾,一個連自己弟媳婦都還沒當上的女人。
然而館陶長公主這樁倒提親是自己私下裏做的事情,所以雖受了氣也不能告訴母親和弟弟——但是氣就是氣,總要找個發泄的地方,而在景帝的後宮中,最善於迎合館陶長公主的,莫過於膠東王劉徹的母親王娡了。於是,她便將這樁事體,向王美人說了一遍。
王娡聽了館陶長公主的一番牢騷話,自然百般奉承:“阿嬌真是名如其人啊,像花朵兒一樣愛死人啦,栗姬可真是沒有眼光,您去提親她還不肯?我要是她呀,不用等公主姐姐您開口,自己就要早早去向您提親才是道理。”
聽話聽音,館陶長公主這樣的人精子,能不明白王美人的話外音麼?她轉念一想,東邊不亮西邊亮,反正我的女兒也不能嫁給普通臣子人家,栗姬這女人不識抬舉,王美人如此知情識趣,不如就把女兒許配給她的兒子吧!
於是,館陶長公主立即答道:“其實劉榮那小子有什麼好的,不就是多了個太子頭銜麼!真要論聰明伶俐,哪裏比得上膠東王啊!既然您看得上我家阿嬌,不如我就把她許配給膠東王吧!”
王娡一聽,這個歡喜哪裏還說得出來!立即忙不迭地就應承了,順口又是一串甜言蜜語,哄得館陶長公主心花怒放。就在館陶長公主被奉承得暈暈乎乎的時候,王娡忽然長歎起來:“哎呀,隻可惜我們彘兒隻是個小小親王,我也隻是個區區美人,不能給長公主您多多長臉呀,日後栗姬聽說我們結成親家,豈不是又要譏笑您了!”
王娡的這把爛藥下得很到家,館陶長公主一聽便當場爆炸,更意識到了如果當真出現“栗皇後”、“栗太後”的話,自己不會有好果子吃。她越想越怕、越想越氣,怒道:“就憑她栗姬,也想當皇後當太後為所欲為?我要讓她知道,得罪了我會是個什麼下場!”
館陶長公主說幹就幹,從此後,隻要見到景帝,她就不停地在弟弟麵前揭栗姬的短、不停地推薦其他後宮美人。眾多的美人分薄了景帝的精力,栗姬得寵的程度遠遠不如從前了。麵對這樣的情形,自認為是後宮之首的栗姬怨氣大盛,醋勁兒愈發地洶湧,做出了很多失控到愚蠢的舉動來。
館陶長公主等的就是這個。她抓住栗姬的每一個紕漏,每天都向景帝作彙報。尤其對栗姬向寵姬們吐唾沫、派侍者詛咒她們這一點更是不放過。
景帝這時早已被眾多新鮮美女迷得七顛八倒,怎麼能夠容忍年長色衰的栗姬詛咒自己的新寵呢!於是他也對栗姬厭煩透頂,隻是礙於她是太子的母親,皇帝還沒有下定翻臉絕情的決心。
然而栗姬根本不知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她仍然認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
有一次,景帝生病了,纏綿反複。由於在他之前西漢的幾任皇帝享壽大多不高,所以他不禁也多愁善感起來,想到自己萬一不起,自己的眾多兒女寵姬可該靠誰呢!既然太子是栗姬的兒子,所以他想來想去,還是對栗姬開了口:“你看,這滿宮中的孩子,雖然都是親王公主,其實都盡是幼子弱女。如果我這個做父親的有個三長兩短,太子劉榮繼了位,你就成了太後,可一定要代我好生照料這些年幼的孩子們。”
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景帝誤認為自己命不久矣,這席話說得還是很不錯的。別說身在宮闈,就算是做普通人的妻子,丈夫到了這個份兒上,也該順情說兩句好話才是,最好再安慰一下老公:“當家的你可別這麼說,你這隻是小病,哪能到那一步……我也不想當什麼太後,隻要你長命百歲就好。”……實在聽了刺耳,不想答應也成,隻管低著頭拿手絹擋著眼睛裝樣子抹眼淚就行了。
可是栗姬不,再好的話從她的耳朵進到她的腦子,都會變味道——怎麼,這個沒良心的,直到要死了,還一個勁兒地記著那些小妖精和她們的小雜種?她立即毫不含糊地把臉拉長了,堅決不肯答應,那尊貴的腦袋就是不肯稍微點那麼一下,而且還恨恨地咒罵起來。
景帝看到她這個樣子,心裏那個窩火就甭提了。不過雖然如此,他也仍然按捺著性子沒有發作。
館陶長公主覺得火候已到,便改“日進栗姬一讒”為“日進女婿一善”,不住地在景帝麵前說膠東王劉徹的好話,直將他誇得天上有一地下無雙,他的母親更是賢冠群芳。景帝越聽越有道理,再回想王美人當初的吞日之夢,更是覺得栗姬劉榮不值得托付天下大事,這等重任應該讓王娡母子擔當才是正理。
然而廢立太子畢竟是天下大事,景帝一時還拿不定主意。
王娡察覺到了丈夫的心思,決定幫他作個了斷。她暗地裏派人去“曉諭”大臣,要他們關心國中有帝無後的大事,盡快上表請立太子之母為皇後。
於是,負責禮儀的大行官便懵懵懂懂地上了套。在朝會之上當眾向景帝進言:“常言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如今太子已定,其母卻尚未晉封,宜立為皇後,母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