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情深不壽(1)(2 / 3)

錢皇後出身寒微。當然,官場中的寒微看在平民百姓眼中還是很不一般的。她的曾祖父錢整,是成祖朱棣做燕王時的老部下,任燕山護衛副千戶,一直對成祖忠心耿耿。祖父錢通官至金吾右衛指揮使,父親錢貴繼承了祖傳的武職,多次隨明成祖、明宣宗北征,憑借戰功升至都指揮僉事。直到女兒被選為皇後,錢貴才被提拔為中府都督同知。

成婚以後,盡管姻緣的締結是出於祖母張太皇太後之命,英宗仍然對自己的皇後既敬且愛。和普通人一樣,夫妻間感情好了,做丈夫的也就把丈人和小舅子的前途念念在心。英宗很快就覺得妻子的家族官爵太過低微,打算晉封老丈人為侯爵。

對於丈夫的良苦用心,錢皇後深為感激,然而她並不願意家族因為自己而無功受祿,損害丈夫的“明君”聲譽,因此英宗的打算剛一提出,她就謝絕了。英宗原以為錢皇後的謙遜隻是一種姿態,所以他也就再三地提出晉升丈人的建議。出乎他意料的是,錢皇後的態度完全不是客套,無論自己怎樣提議,她都是推辭。明白妻子的心意後,英宗對錢皇後在男女之情外更加了一層敬重。

對於帝王家庭來說,娶後納妃最大的目的就是多生子嗣。錢皇後對此也非常了解,她因此從不阻撓英宗親近後宮妃嬪宮娥。於是宮人們一直喜訊不斷。在這些女子中,一個來自北京昌平的民家女子周氏最為突出,正統十年(1445)她先為十八歲的英宗生下一個女兒重慶公主,正統十二年(1447)又為二十歲的英宗生下了庶長子朱見浚(後改名朱見深)。除周氏之外,還有萬氏、王氏等宮妃,陸續在一兩年間為英宗生下了三個兒子。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這麼多的女人都生下了龍子鳳女,唯有六宮之主的錢皇後在生育方麵卻一直不盡如人意。立後六七年間她雖然得寵,卻一直未能為丈夫孕育兒女。不過英宗和自己的父親宣宗不同,他對皇後終能生育嫡子一事抱著極大的希望,期待能夠將自己的皇位傳給發妻之子。英宗本人雖是個出生不滿百日就得封太子的庶長子,但同樣的事情卻沒有發生在英宗的兒子身上。庶長子朱見浚已經兩歲,英宗仍然沒有將他冊封為太子,而是一直耐心地等待錢皇後懷胎的消息。

然而中宮懷孕的喜訊還未等到,意外就發生了。

正統十四年七月,由於太監王振仗勢欺人,給了西北蒙古瓦剌部太師也先出兵叛亂的借口,明王朝邊境再次吃緊。當前方正交戰激烈的時候,毫無軍政常識的惹禍精王振再次異想天開,慫恿英宗“禦駕親征”。

英宗自幼就由王振照料,對王振很有感情,非常信任,甚至於在王振觸怒張太皇太後時不惜為他下跪求情。如今沒有了張太皇太後的約束,尤其是輔佐英宗的“三楊”老相(知人善任的江西泰和人楊士奇,在朝臣中極有名望的湖北石首人楊溥,性情果斷有謀略的福建建甌人楊榮。三人各有所長,精誠合作,將明王朝推向仁宣之治的頂峰,以一個整體合稱為明王朝賢相之首。楊士奇逝於1444年,楊溥逝於1446年,楊榮逝於1440年)也都陸續辭世後,朝中再沒人有足夠的力量阻擋得了王振,更沒法勸止“禦駕親征”的荒唐主張。

這時的英宗太年輕了,他對王振的輕信很快就招致了惡果。在“禦駕親征”的一路上,王振利用英宗的信任,對他封鎖了所有不利的消息,自己假借皇帝的名義胡亂指揮,朝令夕改,剛愎自用。最後竟為了要保護裝載自己私家財寶的車輛,強行將英宗以及隨駕官員將士安排在一無城防二無水源的荒郊山岡過夜,硬是做了瓦剌軍的嘴邊肉,輕易地被對手重重包圍。由於缺水,士兵戰鬥力極低,一片混亂後,幾百名文官武將喪命荒郊,英宗也成了瓦剌軍的俘虜,釀成了舉世震驚的“土木之變”。

正統十四年八月十八日,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入京城。皇帝既成了人質,也就再說不得天朝上國的話了。大約因為也先舉兵反叛的借口是賞賜不公,朝臣決定先嚐試以財帛贖回皇帝。得知這個決定,錢皇後立即將自己的所有私財都獻了出來,隻希望也先能看在財寶的分上放回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