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宮習俗,要選年長知書的內官教年輕宮女讀書習字。宮女若學業有成,會被評為女秀才、女史,直至女官正。明宮中設六局二十四司,共有女官一百八十七人,女史九十六人,她們都有官印,在工作期間都有俸祿,若立下功勞還能在年輕時便被送歸父母聽憑婚嫁,即使年輕時沒有出得了宮,年長退休後也不必一定留在宮中等死,而是可以選擇出宮頤養天年。
而紀氏就在王皇後的關照下得到了這樣的機會,她首先是在內官的教導下很快掌握了大量知識,隨後由於“警敏通文字”,她又被升為宮廷預備女官,到皇宮內庫去任“女史”之職。
成化五年的夏天,在皇次子出生不久,憲宗偶然來到內庫,對談吐嫻雅的紀女史一見動情。這樣一次極偶然的機會,就使紀女史懷上了身孕。大概是因為內庫眾宮女都是紀女史的下屬,她被皇帝召幸有孕的事情被隱瞞了下來,直到孕中期以後肚腹已經大得無法遮掩,才被萬貴妃的耳目偵知。
萬貴妃對於紀女史在自己眼皮底下竟能把孕懷到如此明顯的地步,氣得大喊大叫,立馬就命宮婢拿烈性墮胎藥去給紀氏吃。
宮婢來到內庫,看見紀氏已懷孕日久,肚腹已經隆起,若是此時強行墮胎,紀氏一定性命不保。想到那個已經成形的胎兒,看著驚恐萬分的紀氏,宮婢實在不忍心做這樣的惡事。她隻給紀氏服了少量墮胎藥——這自然不足以打下胎兒。於是這名宮婢便回報萬貴妃,說紀氏其實是“病痞”。痞,是中醫的形容病症的常用字眼,但是並不固定在哪種病上,猜想在此處很有可能是說她肚裏長了瘤子之類異物。總之一句話,紀女史“沒有”懷孕。
萬貴妃這時正為了皇次子的事情心煩意亂,聽了回報也懶得詳加追究,就此罷手,隻是下令紀氏立即移居安樂堂而已。
安樂堂是收容老病宮女的地方,就在這個惡劣的生存環境下,紀氏於成化六年(1470)的七月生下了一個瘦弱的男嬰。這位皇三子剛出生的時候,頭頂竟有超過一寸的地方沒能長出胎發。這也許是因為營養不良,更有人說是因為被強行灌下的少量墮胎藥所致。
對於後宮女人來說,能為皇帝生下兒子、而且是排行最靠前的兒子,無疑是一件金碧輝煌的喜事。然而紀女史在知道自己生下了兒子之後,卻是驚恐萬狀。她害怕這件事一旦被萬貴妃得知,自己和安樂堂中所有的人都要性命不保,而嬰兒也一樣沒有活路。想來想去,她隻能流著眼淚把孩子交給太監張敏,求他替自己把嬰兒弄死。張敏對皇帝忠心耿耿,紀女史的決定使他大驚失色:“皇上到現在還沒有兒子,怎麼能把這個孩子放棄了呢!”他冒著生命危險,將嬰兒藏到一處密室,每天拿一些麵食蜜糖來喂養。
萬貴妃雖然相信了宮婢的回報,但是多少還有些放心不下,時常派人去安樂堂察看紀女史的情況。由於嬰兒剛一出生就被張敏抱走,所以察看的人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時間長了,萬貴妃也就相信了紀氏“病痞”之事,對她不再過問。
廢後吳氏所居的“西內”住所,靠近安樂堂的位置,她很快就知道了紀女史生皇三子消息。吳氏確實不愧於當年英宗對她“足以母儀天下”的評價,雖然皇帝對她負心薄幸,但她卻始終為皇帝無子一事而憂慮。不久,吳氏冒著生命危險,每天往返於西內和安樂堂之間,精心地照料朱祐樘。等到風頭過去之後,吳氏又將紀女史母子都接到自己的住處一起生活。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朱祐樘終於艱難地長大了。由於不敢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存在,直到五六歲都不曾為他剪過胎發。
成化十一年(1475)五月十四日這天,憲宗讓太監張敏為自己梳理頭發。他一邊打量鏡中的自己,一邊歎息道:“我已年滿三十,老之將至,卻至今也沒有一個兒子。”張敏見皇帝如此憂傷,終於按捺不住,立即伏地叩頭,說:“老奴死罪,萬歲您已經有兒子了。”
憲宗愕然,問張敏是怎麼回事?張敏一麵磕頭一麵流著眼淚說:“老奴如今說出這件事來,就已是死到臨頭了。隻求皇上為皇子做主。”見張敏這般模樣,一邊的司禮大太監懷恩於心不忍,決計要為張敏分擔些責任,也跪下來磕著頭說:“張敏所說千真萬確。皇子現藏在西內撫養,如今已經六歲了,因為怕招來禍患,所以一直不敢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