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養身(2 / 2)

飯後,沒有緊要事情的朋友去唱歌,雖說他們都是麥霸,歌唱得倒難聽,卻精力充沛、樂在其中,輪番唱歌、點歌,場麵搞得很熱鬧,有時上點啤酒來提神,歌聲、酒氣、煙味四起,熏得我睜不開眼睛。薑貽斌卻把唱歌喝酒當作休閑,享受養身的舒適。我喜歡幹淨的環境,在歌廳這種地方,自然不習慣,也就很少參與了,更不去飲酒。

薑貽斌送了部他十年前出版的長篇小說《左鄰右舍》給我,看完這部長沙俚語生活的鄉土小說,中間透露出濃濃的酒味,那就是他以酒養身數十年的結晶,倒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反過來看他後麵的作品就覺得太做作,好像酒裏摻了水,讀起來不是滋味。其實是薑對生活和現在的酒沒有用心去體會,感受現代酒的養身之道。編輯們研究多次,決定出版薑貽斌的《酒中淚》,改名為《酒歌》,按市場暢銷書形式操作,但是薑貽斌有一定的銷售任務。我把這個情況通報給薑貽斌,他答應了我們的要求,特意請我去喝了一次酒,拿出珍藏多年的國窖1573,我們兩人喝得精光,並且商量把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本,找家酒廠投資拍攝成電視劇,以後就常年有酒喝,也就可以達到飲酒養身的目的了。

薑貽斌與文學青年唱完歌後,已經深夜十一二點,他們開始進入下半場,即以酒養身的升級版。不願意回家的長沙文人們,從各個歌廳、酒樓冒出來,彙集到一起,再找地方消夜、洗腳按摩,稍微清醒的精神,又是一頓酒猛灌。很多人都醉了,薑貽斌也微醉,三四點回到家,覺得精神抖擻,寫一兩個小時的神來之筆,就開始睡覺,到第二天中午才醒。

薑貽斌畢竟是酒場上的人物,《酒歌》出版後,我給他送去四十冊樣書,他看到書很滿意,還要請我喝酒,傾訴以酒養身的妙處,我沒有答應,圖書銷售的事他沒有提。

後來,我找過薑貽斌幾次,他把那些朋友喊到一起喝酒,酒桌上大家都狂言要數百冊,之後就沒有音信。半年之後,薑貽斌的銷售任務還沒有完成十分之一,我也沒有辦法,隻能把他說的話當酒話,隨他以酒養身去,也很少與他們這群天天隻求有酒喝的朋友來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