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此是門生敝友洪昆之物。洪昆去年落水淹斃,今見此物如見亡友,所以垂淚。"下官再四審問,他說並非誑語。兒呀,你可以從為父之命,不必執拗了。"佩香聽得此言說:"女孩兒萬不能從。有死無二。"站起身來大哭,認定階石上一頭撞去,幸有仆婦齊來扶起,口中隻剩得冷氣。夫人也哭起來了,說:"快取滾水來灌。"灌了滾水,慢慢蘇醒,說:"爹爹,女孩兒生為洪家婦,死為洪家鬼。洪郎既死,女孩兒永賦柏舟,替他守節。"劉大人聽佩香此語,知道他誌堅,遂仍到廳前,將佩香來由並守貞的話說了一遍。聽張昆口中稱讚小姐貞烈,心中知小姐性激,恐有投繯自盡的事。因明言前事,說:"小姐必不是大人親生之女,今日既如此烈性,門生不得不直說了。
張昆即是洪昆。因先父征倭被冤,全家籍沒。門生三歲時家人張洪抱與私逃,改名洪昆。後來誤入佩香小姐樓上,親贈玉蟾蜍麵定。送庚帖。他兄嫂暴虐,把我兩人硬捆丟在水中不死,小生遇高姓救起,小姐不知如何到大人府上。至今奉旨優恤,忠裔仍複原名張昆。前日武榜眼忠裔曹昆亦是童昆更複原名的。"一麵吩咐隨班到寓所,速將書箱取來,一會兒書箱取到,張昆開了,取出庚帖。那庚帖上水痕宛在,遞在劉大人手中說:"大人將此帖與小姐一看,立見分明。"劉大人就把帖子拿了,又到後堂說:"孩兒,奇事,奇事!你知道張昆即是洪昆麼?"即以帖子與佩香看。佩香見寫的真庚帖,說:"這卻是女孩兒的真庚帖。但不知張昆甚麼人,安知不是洪郎沒後,此帖落在張昆手中,而今亦不足為憑了。"夫人說:"老爺,孩兒將信將疑,何不請張昆到後堂,孩兒在帷中一見,辨個真假。若是假的,就責備張昆一番,為孩兒出氣。如果是真,孩兒自然依允。"劉大人說:"此言有理。"又到前廳說:"賢弟,小女連此庚帖亦生出疑團,恐是誤落賢弟手中,不足為憑。"張昆說:"門生親往後堂與小姐識認何如?"劉大人說:"賤內亦是此意。"陳、申二位說:"如此極妙。張年兄就隨大人往後堂去。"劉大人引張狀元來至後堂,小姐與夫人在帷中看見,說:"母親,真是洪郎,想更複原姓必是實事。"夫人帶小姐出帷相見,彼此嗚咽,卻忍不住悲傷,放聲大哭。劉大人、夫人再三勸解方止。張昆將從前改名,後來複姓的緣由告明小姐。
小姐轉悲為喜,劉大人、夫人甚是喜歡。張昆拜了嶽父、嶽母,聯為婚姻。劉大人帶了張昆到大廳上來謝媒人。兩媒人稱讚小姐,賀劉大人、張狀元喜。劉大人備了酒肴,留住三人飲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