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學生的母愛故事35(1 / 1)

第三輯 母愛沒有盲區 後媽

三石

西岸八歲時,父親領了一個女人到家裏來,父親對西岸說,西岸,快,叫媽。西岸眼睛一翻一翻地看著女人,蟻蟲似的聲音從喉嚨深處遊了出來,阿姨。

按西岸的說法從那一刻起,他和後媽的“仇”就算是結下了,盡管當時後媽說,沒關係,孩子小,怕生,過幾天就會叫了。但西岸過幾天仍然叫後媽阿姨,甚至一直到後媽過世都沒有叫過一聲媽。

後媽嫁過來時還帶了一個男孩,且隨了西岸父親的姓,叫西夏。西夏和西岸一般大,隻是比西岸的月份小,所以西岸是哥哥,西夏則是弟弟。

因為有西夏,所以西岸便把西夏作為參照物。那個時候家裏很窮,吃飯的時候小孩都不上桌,大人給小孩挾點菜到一邊吃,後媽挾給西夏的菜總比挾給西岸的菜好,比如吃肉,西岸不是骨頭就是肥肉,而西夏則全是精肉。還有吃零食,明明西夏和西岸一樣,每人隻發了兩棵糖,可過一會,西夏又會變魔術般從什麼地方掏出一顆來。

小時候的西夏屬於那種看著憨厚其實一肚子心眼的人,而西岸則完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強驢,兩小孩鬥起法來,每回都是西岸吃虧,西夏幹了壞事,經常栽贓給西岸。有一次西夏爬到鄰居家的桃樹上摘桃,摘下來後卻讓西岸拿著,被鄰居抓著時,西夏卻說他不會爬樹。桃子又在西岸的手上,西岸自然是百口莫辯。正在燒飯的後媽聽得鄰居的叫罵聲跑了出來,順手就在西岸的頭上敲了一火鉗,西岸的腦袋當時就開了花,血流滿麵。

這也是後媽第一次打西岸。

用一句當時文章裏經常出現的話說:從那時起,在西岸幼小的心中,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當然,說仇恨其實過了,但西岸對後媽確實沒有多少感情。

很多事都是這樣的,後媽自從打過一次西岸後,似乎隔三差五西岸就得吃一頓竹筍炒肉。西岸說他很堅強,無論後媽如何打都不哭,更不求饒,當然也決不認錯,經常氣得後媽自己哭個不停。西岸的父親是木匠,常年在外做手藝,雖然對西岸在家的處境也有所聞,但畢竟沒有明顯的感受。回家問時,後媽自然是將西岸一陣數落,問西岸,西岸那會恨後媽,更恨父親給他找了個後媽,也就不會跟父親說。其實西岸就是說也沒有用,父親性格懦弱,後媽則屬於女強人那種的。

那些年,在西岸所居住的村裏,說起西岸來,大家都會說,這孩子,可憐死了親娘。

都說倔強的人有誌氣,西岸也有誌氣,打小會讀書。十四歲那年,西岸到鎮上去讀了初中,那會的西岸就有一個想法,讀書,考大學,然後改變命運。

西岸考高中那年家裏出了件大事,西岸的父親一病不起,彌留之際父親對後媽說,兩個孩子讀書,家裏供不起,讓他們考,誰考得好就讓誰去讀,另一個則留在家幫你。說完,西岸的父親就去世了。

父親過世後的那段日子西岸特別用功,吃飯時也看書。都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中考時,雖然西岸和西夏都考上縣裏的高中,可西岸比西夏多了一分,就這一分,改變了西岸和西夏的命運。

西岸高中畢業後,又考上了本地一所中專。那年頭有學曆的人不多,所以西岸中專畢業後分到了縣裏工作。從此,西岸便成了城裏人,結了婚,生了子,而西夏則在農村做著地地道道的農民。西岸與後媽的關係也隨著西岸的獨立而越來越淡,開始幾年西岸每年還能會回去兩三次,後來就越來越少,就是清明給父親掃墓,也不回家住。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有一天西岸突然接到西夏的電話。西夏說後媽不行了,也就是這幾天的事。西夏還說,後媽想見他一麵。西岸聽到這消息時並沒有太多傷感。但西岸還是趕了回去,畢竟母子一場。

但後媽並沒有見著西岸,西岸趕到時後媽已經過世。西岸例行公事地幫著西夏操辦著後媽的後事,就像個幫忙的人一樣,甚至沒有按照鄉下的習俗給後媽下跪磕頭。

三天以後,西岸便返回城裏,在公共汽車上遇到了初中時的老校長。老校長得知西岸後媽過世的消息後,歎了口氣,說好人命不長呐。西岸有些奇怪,問老校長什麼意思。老校長說,當年她讓親生兒子放棄了讀高中的機會,而讓你去讀高中,有幾個當媽的能做到。西岸說那是我比西夏多考了一分。老校長不可思議地看著西岸,說原來你到現在還不知道呀,你和西夏的考試成績相差一分不錯,但不是你比西夏高一分,而是西夏比你高一分。

西岸突然感到胸口被什麼猛烈撞擊了一般,足足呆愣了好幾分鍾,待緩過神來時便下了車,瘋了似的往回跑。老校長在車上死勁叫,西岸,西岸,你幹什麼去?可西岸沒有回答。西岸在心裏喊著:媽,兒子來給你磕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