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是非成敗(二)(2 / 2)

皇帝和太皇太後的車駕,當晚返回靈泉行宮時,已經將近亥時,隨行的禦醫被急急地召進太皇太後居住的水月閣。宗室親貴們惶惶不安地猜測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聽到了太皇太後病重的消息。為表孝心,拓跋宏下令,不準任何人、任何事打擾太皇太後靜養。

水月閣外仍舊安靜如常,可第一重門內,卻增加了一隊帶甲的精銳侍衛,不準任何人隨意出入。

同一天,拓跋宏分別召見了高車與吐穀渾的首領。

冊封高車首領阿伏至羅為高車王,準許他自行選立下一任高車王,世襲罔替。拓跋宏還下令賜給高車大量的穀物、布帛、耕種工具,準許他們西遷選擇合適的地域定居。他還派了三十名能工巧匠隨行,沿途幫助高車人搭建房屋、耕種土地、引水灌溉,把大魏的繁華富饒,毫無保留地分享給高車子民。

對吐穀渾,拓跋宏給予了另外一種恩賞。先皇在位時,吐穀渾曾經歸附北魏後又反叛,先皇一怒之下帶兵親征,一路追趕吐穀渾的殘兵敗將,把他們驅趕到極北的苦寒之地,不準他們返回世代放牧的故地。當時這一仗獲勝後,先皇曾經帶著還是個幼童的拓跋宏巡幸河西一帶,把這份榮耀和天威,與最心愛的兒子一同分享。

現在,拓跋宏卻準許吐穀渾人返回故地居住。吐穀渾首領在鴻蒙閣內當場向拓跋宏行跪拜大禮,感激涕零地表示,願意歸順大魏,隻要他仍在王位一日,就絕不反叛。能帶領部眾返回故地,已經足夠他在吐穀渾內成為世代稱頌的王。

拓跋宏親自雙手攙扶他站起身,又賞賜給他許多金銀器皿。他把帝王的恩賞用到極致,給了高車和吐穀渾他們最想要的東西,換取他們的忠心。

沒有了高車和吐穀渾的支持,柔然也已經不足為慮。拓跋宏命人把那名偽裝成內監的柔然人屍身送還給柔然,卻不提賞也不提罰,隻讓他們自己思量輕重。柔然可汗不得不向時勢低頭,也表示願意歸順大魏,年年朝貢。

一場宮闈密變,反被他利用了來,解決了北地的隱患。從此以後,至少可保北地十年安寧,他可以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江南地區。

平定了外患,大魏之內的情形,卻讓拓跋宏隱隱擔憂。原本以為軟禁了太皇太後,事情便塵埃落定,沒想到的是,拓跋氏親王不相信他的說辭,聯名要求麵見太皇太後,親眼確證她的病情。

鴻蒙閣內,拓跋宏雙手給李衝捧上一盞清茶,誠心誠意地說:“請李大人教朕,現在該如何做。”

李衝自然而然地接過茶喝了一口,仿佛他原本就是帝王的老師一般:“皇上重用漢族世家子弟,又推行俸祿,斷了這些宗室王族的財路,他們自然感懷太皇太後的恩德。說到底,不過是利益罷了。”

拓跋宏沉吟思索,太皇太後以漢族女子的身份,坐穩中宮之位,自然要拉攏安撫這些宗親,對他們的賞賜一向都很豐厚。而他要推行漢化,就不得不觸動這些貴胄的利益。

“其實還有一點,皇上恐怕忽略了,”李衝再次開口,“對漢家子弟來說,皇上是大魏天子。可是對這些拓跋氏的宗親來說,皇上卻有一半的漢人血統,遠不如先皇的另外幾位皇子血統純粹高貴。”

拓跋宏緩緩抬頭,他從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何人,隻知道是父皇的李夫人,現在想來,李的確是漢族大姓。“那麼,”拓跋宏仔細權衡著利弊關係,“朕現在要做的,就是給這些宗親更大的恩寵,安撫住他們。這次隨行的馮貴人,是太皇太後的侄女,又有博陵長公主的尊貴血統,朕會傳旨先晉她為昭儀,其他的等到回平城後再說。”

平緩的語調,恰到好處地掩蓋了他心中的不甘不願。他想把後位留給一個真正心愛的女子,隻有皇後,才能與皇帝像夫妻一樣大婚,同飲合巹酒,結衣納百年。

李衝讚許地點頭:“皇上要做成先人沒做成的事,就要比先人更能隱忍,破舊立新,原本就急不得。”

精神緊繃地忙碌了一整天,拓跋宏忽然想起件事,向李衝問道:“李大人是如何得到消息趕到永固陵園的?”他鎖緊眉頭仔細回想,那天似乎看見李衝身邊還跟著一個女子,雖然遮擋著麵容,可是那身形,他卻看著有幾分莫名的熟悉:“還有,跟李大人一同來的侍女,後來怎麼沒再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