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共盡餘生(大結局)(2 / 3)

這個舉動,引起朝中重臣的激烈反對,從古至今,帝王祈福都隻能是為了國運昌隆,還從沒有任何一位天子,為自己的皇後祈福,甚至說出共享餘生這樣的話來。有人言辭激烈地上書,說馮妙舉止不端,太極殿上眾目睽睽之下的一幕,那麼多人都看見了,無可狡辯。

元宏看過奏表,隻不置可否地說了一句話:“帝王不能做,元宏總可以做,元宏願為馮妙一步一叩、祈福三日。”

等到王玄之與大軍一起還朝時,又引起了另一番風波,鮮卑大臣和漢臣空前地言辭一致,指責他延誤戰機,才導致南征無功而返。其實此次南征雖然沒能攻破南朝都城,卻已經重創了南朝的實力,讓他們再沒有可能與大魏抗衡。南朝一名野心勃勃的刺史,意外地抓住了機會,在大魏重兵退去後,誅殺了年輕的小皇帝,自己龍袍加身,改國號為陳。

王玄之一反從前的退讓態度,在朝堂上對這些攻訐一一反駁,甚至取出指揮作戰用的沙盤,質問這些人誰能提出更好的進軍策略來。無論別人說什麼,王玄之總能將他們辯駁得啞口無言,有時候明知道他是在詭辯,卻偏偏找不到合適的話來斥責,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這場風波過後,王玄之向皇帝上表,請求將陳留公主元瑤下嫁給他為妻。有傳聞說,為了贏得這位寡居公主的芳心,王玄之曾在公主誦經的尼寺外站了整夜,隻為求得一個跟陳留公主見麵的機會。如此癡心的舉動,自然沒人能夠拒絕,連傳說中因婚姻不如意而心如止水的陳留公主也不例外。

隻有王玄之和元瑤自己清楚,兩人究竟說了些什麼。長談過後,王玄之從胸口最貼身的地方,取出一張已經顏色陳舊的粉箋,投進火中。火焰跳動,很快便將那張粉箋卷成了灰燼。王玄之的目光,也跟著那張粉箋一起,一點點黯淡下去。

世人看到的,是這場婚姻給王玄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好處,他從此擁有了鮮卑皇親國戚的身份,可以更方便地參與政事。他為人處事的態度,好像也在一夜之間全都變了,不再像從前那樣隨遇而安,而是主動結交權貴、八麵玲瓏,很快便官居尚書令,這已經是漢人在大魏能做到的最高官職。

隻有元瑤身邊的侍女覺得奇怪,即使成婚之後,王玄之也從不跟陳留公主在一間房裏過夜。他寧願整夜整夜地枯坐,也不肯多看元瑤一眼。這對詭異的夫妻,在人前相敬如賓,在人後卻常常連一句話也沒有。元瑤也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似乎再沒什麼事能令她展顏歡笑,剩下的隻有整夜看著王玄之房中的燈火,沉重地歎息。

沒過多久,龍門山便傳來消息,大魏皇帝元宏病逝,留下遺詔傳位給太子,並將全部妃嬪遣送回家,隻命皇後馮妙殉葬。沒有人聽說過皇帝患病,更加沒有人想過,皇帝竟會突然病重不治。有人私下傳言,皇帝是因為馮氏穢亂宮闈的舉動,才怒極攻心的。

太子元恪在靈前登基即位,半個月後,新帝以舉止不端為名,將幼弟元懷軟禁在洛陽華林別館,沒有聖旨,不準元懷輕易離開華林別館。

三個月後,洛陽城中又發生了一件引人私下議論紛紛的事情。一名南朝女子,帶著年幼的兒子千裏迢迢趕來洛陽,聲稱自己是王玄之在南朝所娶的妻子,指責王玄之拋妻棄子。有親眼看見的人說,那女子熟悉南朝風物,能說出不少琅琊王氏的舊事。她帶來的那個男孩兒很乖巧愛笑,跟身邊隨行的小丫鬟十分親昵,隻是眼睛上蒙著布條,似乎有天生眼疾。

人人都以為陳留公主必定會大怒,等著看王玄之會如何收場,沒想到她卻親自把那女子接回家中。就在同一個月內,陳留公主向新帝元恪懇求,因為自己從前在丹楊王府傷了身子,恐怕不能再生育,願將這個孩子認作王玄之的嫡子,並且懇求皇帝準許,日後由這個孩子繼承王玄之的爵位、封號。

元恪準了陳留公主的請求,卻在她走後大發雷霆,將看守華林別館的侍衛全部處死,並把華林別館徹底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