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禍從身邊起(2 / 2)

現在全世界的冰川大都在融化,速度之快到了可怕的地步。2009年有專家呼籲:“如果我們繼續增加碳排放,海平麵上升幅度至2100年將大大超過1米。即使按照碳排放水平較低條件計算,最佳情況也在1米左右。”北極、南極的冰蓋也越來越少。很多人都以為,南北極的冰川、藏區的冰川融化和我沒什麼關係。要知道冰川融化最可怕的是什麼?水源的減少。活在藏區,哪怕再沒有水,他們還是住在離天最近的地方,冬天的雪會提供最好的水;從藏區雪山流下來的水到了內地,沿途被汙染,最後沒水喝的還是這些大城市的人,他們是製造汙染最多的人——製造垃圾最多,索取資源也是最多的。

在我小時候,師父講:“有一天你會發現水跟油一樣貴。”現在有的礦泉水都比油貴了,那些從歐洲進口源自阿爾卑斯山的礦泉水一瓶水錢可以買好幾桶油。無度地向自然索取,汙染我們生存的環境,最後受災的還是人類自己。

現在已經擁有外在財富的人,要好好反省:如果不節製自己的財富,開名車,穿好衣服,住豪宅,奢侈浪費,所謂的財富成為雙刃劍,你會慢慢感受到它給你的報複。有很多人,江河裏的生物都吃遍了,結果發現新的疾病在我們身體中蔓延。

多數人都認為藏區的醫療條件落後,物質也匱乏,可那地方的人吃的是現在最時髦的“有機食品”,天天吃五穀雜糧,享受最溫暖明亮的陽光、最清新的空氣、最純澈的水;我們這邊還要花錢用過濾器淨化,淨化空氣,買昂貴的礦泉水。

健康的生存方式沒有在所有人中普及,癌症死亡的病例永遠是都市人比鄉下人多,名目複雜的癌症找到都市人的機會比他們多。據官方統計數字,我國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占全世界的70%之多,其中因空氣汙染死亡的占到近10%左右。我們中部某個煤炭大縣很多年已經征不到合格的兵源了。讓自己的身體變健康,先要學會什麼呢?宏觀一點,我們要反省,人類給自然帶來的傷害從而禍及自身。不要老是自私地從自己出發,我吃這個我的身體會健康,我用那個我的身體會健康,這不是個人的事情。宋朝的大政治家範仲淹有一句很有分量的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首先要憂我們的環境、我們生存的地球、這個自然界。如果現在沒有分憂,都不知道反省,沒有人去關注,當後果顯現,那就來不及了。

大自然本身也要維持它正常的運作,大自然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所有生命體,本身是共享的。就像人的身體,它有好的細胞,也有不好的細胞。中國有句古話叫“水至清則無魚”。為什麼無魚?因為水中沒有細菌才能至清,而沒有細菌的水肯定有問題。所以你看,濁水循環幹淨,裏麵有很多微生物幫助我們消除其他微生物的幹擾。每一個生命體,每個地方,所有的存在都有其必要,它有自身熟稔的方式生存在那兒,我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而人類總在想方設法,增長某一類或者消滅某一類。

像我們小時候,為了增產就打麻雀。那個時候全中國人到處打麻雀,拿一個木板,上麵放了很多小木塊,搖得叮當亂響,麻雀就到處飛,就是為了不讓麻雀吃莊稼。後來就發現,麻雀被打死了,蝗蟲又開始泛濫了。人們沒有辦法打蝗蟲,最後是什麼?是蝗蟲把地裏的莊稼吃完了,人沒有東西吃了。所有生物,它存在就有它的意義和價值。它們隻是為了自身溫飽而吃別的生命,不像人類為了貪婪會去傷害動物。為了我們的欲望,為了我們的貪念、憎恨、妒忌、傲慢、疑心,我們會傷害別的動物,這在其他動物是不存在的。

我們人類是最不守規矩的一種生物體,自認為聰明高貴、與眾不同,所以老是想方設法用自己的方式改變生存環境,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受傷害都是由自作聰明而來。

人類應該自然一點,讓生命回歸到本初,自然一點,它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和方法,我們就坦然接受它,而不要過度改變它。對我們身體也是這樣的,不要太多依靠藥物去改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