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慈悲是愛的最高境界(1 / 2)

世間不同的財富,包括情感在內,實際上就是我們在這個世間生存的一種人際關係。

人要有大愛,通過這樣的愛把自己最慈悲的那一麵付出去,讓所有人感受到。在這個過程中,自私我執的愛也會轉化成一種大愛。

作為凡人,要擁有並付出這樣的大愛,實際上非常困難。一個人擁有這樣的愛,不代表別人都跟你一樣,那你有沒有那麼大的包容心和忍耐力呢?你能不能一直延續下去呢?如果不行,當你付出了,卻沒有得到同等回報,該怎麼辦?

大部分人這時候就開始懷疑自己:這樣的方法是不是正確?是不是自己的修為還不夠?很多人剛開始充滿著熱心和愛心,願意去付出,把大愛奉獻出來;可終究是人,久了就疲倦,這樣的事情遇得多了,消耗的能量也就越來越大。所以,要用佛教所說的智慧來指引自己。

人有一顆善良的心就像是肥沃的土地,可以用善良的心做好事,也可能因為你的心地善良而被壞人利用去做壞事。一個善良的人,如果本身沒有智慧,就會被壞人利用。很多人愚昧信仰,不清楚什麼是正統的宗教什麼是邪教,這些人的善良之心常被利用誤導。

古印度有個故事:有個孩子名字叫“善良”,從小就非常善良,到處行善助人,後來就求師,希望能夠得到拯救,脫離人世間的困擾。最後善良找到一個老師,叫“指甲念珠仙人”,屬於邪教,告訴他:你想成就,必須先殺掉一千個人,之後你就有辦法成就了,你成就了,這些被殺的人也會成就。善良聽了仙人的話,到處殺人,殺掉一個人就把他指甲割下來,像串念珠一樣串起來,總共殺了999個人了,隻差最後一個了,整個村莊已經沒有人可以殺了。最後他就想:那就把我媽殺了算了,這樣剛好就一千個人了。他正要殺媽媽的時候,剛好釋迦牟尼佛托缽過來了,就怒喝並阻止他。他又想:既然媽媽殺不了,殺釋迦牟尼佛也不錯。就拿刀劈向佛祖,被佛祖降伏,皈依了佛門。這是典型的“善良的人被人利用”的例子。

我們世間有很多人,善良到不太使用大腦去思考。現實生活中,因為心地善良,輕信別人,誤入歧途的人也特別多。所以說,有善良的心,還必須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善良跟愚昧是同等的。

佛經裏把善良提升到了慈悲的高度。也就是說,希望每個眾生都不要受苦,要先解決苦的來源,才能得到快樂的心境,要想讓快樂長久,也要從快樂之源做起——無私利他。

有了慈悲心,我們還要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就是佛教裏提倡的“自他交換法”。我們希望對方好,希望別人不要痛苦,希望別人快樂;如果不知道別人的想法是什麼、別人認為的快樂是什麼、他所具備快樂的能力到底有多少,隻是用自己的角度考慮,是不正確的。我們要經常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