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的無常是說,任何一件事,無論是名還是利,放在我們手中,不一定就能牢牢掌控。人世間得到的一切財富都是前世積德而來,放在我們手中時就像抓了一把沙,抓得越牢,沙漏得就越快。如果我們是用手輕輕地捧著它,它還是那麼多,停留的時間就比較長。
佛教認為這就是無常。《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看似真實的,都是虛妄。沒有一件事、一個人是永恒的,我們不要為短暫的得到而沾沾自喜,不能為此而狂妄自大,我行我素,胡作非為。萬物皆不永恒,是為“空”。
我們眼睛看到的顏色、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聞到的香味、舌頭感到的味覺,也就是我們的色身香味觸。如果我們不細心地去觀察它的存在,它好像是永恒的,仔細觀察它也一直是變化無常、虛無縹緲的。空了,不代表它就不存在了,一旦因緣合和,它可以再產生出來,產生出來又變空,從空中又產生出有。
整個虛空當中隻要有一粒灰塵,一旦水火風土的力量結合起來,就可以從一粒灰塵連接成兩粒灰塵、三粒灰塵、四粒灰塵……漸漸在虛空中就形成一個星球了,接著產生海洋、陸地、植物、動物等,從生命的形成,再到星球毀滅,進入虛空,灰塵就又分散在空間裏,有一天又靠著水火風土在空間和合的力量連在了一起,累積多了,灰塵就又可以形成下一個星球。
所有的這一切都表明,萬物都沒有一個實體是永恒的存在。沒有實體,沒有永恒的存在,我們叫它“諸法皆空”。法,這裏講的是萬物一切,它的本質是由“空”而產生出來的,從沒有中產生出來的。那麼,什麼樣的力量能夠讓它產生出來呢?除了水火風土,創造力最大的就是思想,是靈魂。分散在虛空裏麵的眾多靈魂會產生巨大的共業,創造共同生存的星球。就如同一個國家要強大,把全民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就會發展得很快。佛經裏說這叫“萬法唯心造”。
人的思想是一個萬能的創作者,從沒有去想,再想辦法去發明東西,再慢慢開始發展,到最後會越來越壯大。既然宇宙中的所有東西都可能最後化成灰塵,所以無論山川江河還是建築都不會永恒,而我們的身體誰也不能保證到底能存在多久,我們的生命到底能持續多少年也無法預估。最後我們的身體會化成塵埃,消失在茫茫宇宙中。
生命時刻充滿無常。我有個朋友,剛剛發布他升職了,他正在高興,大家還沒有來得及慶祝,他就發病去世了。有時候因為人的福報不夠,得到了,反而會連命都沒了。還有個例子,我一個同門師兄到美國去了,去的時候是一無所有。他接觸了一些西方人,有個老太太對他非常好,他也對這個老太太特別尊敬,老太太死前把所有財產留給了他。他得到了金錢,得到了好幾輛林肯車、加長的凱迪拉克、好幾幢別墅,以及一片小森林。不到一年,他回老家探親,有一次去泳池遊完泳,在泳池旁曬太陽,坐在那裏很長時間一動不動,等別人去叫他,他已經涅槃了。天上掉下來的財富,如果沒有福報去承受,就會有問題。
我們努力想擁有,但擁有以後,有沒有享受的命?即使你有這個享受的命,名利財富太多,實際上你也用不了,大部分還是浪費了。
人們如果能夠節製自己,盡量約束自己,不那麼貪婪,取該用的部分,然後盡量與人分享,這個世界也就不會被破壞得那麼嚴重,也就不會有那麼多貪婪的人去爭搶掠奪財富了。如果大家隻是滿足生活基本條件,世界是會更美的。
我們也許很難理解萬物皆空的道理,卻可以如夢如幻地去看待生命。這實際上是很有效的。無論昨天還是今天,我們曾經多麼輝煌或者多麼平淡,其實都是夢而已,不管是美夢還是噩夢。我們明天能否享受也還是未知數,明天會不會到來也還是不知道。如果真的有福報,明天就來了;如果沒有福報,明天就不來了。
我有個弟子最近去世了。那天他晚上和朋友們喝完酒,約好第二天一起去打高爾夫球。喝到淩晨三點才醉醺醺地回家,回家後他就坐在樓下大廳的沙發上,像在那兒打盹。保安打電話給他太太,他太太說:“這個酒鬼,每天總是喝得醉醺醺的回來,叫他去死吧。”然後把電話一掛,就不理了。沒想到他真的去死了,直到淩晨五點才被人發現。才三十七八歲,他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死了,留下十幾億的財產,他自己再也沒有辦法支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