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被邀請到國際福輪社、獅子會演講。在我演講的時候,很多人在那裏交頭接耳,也許他們根本沒聽進去。但是,反過來想,有上百個人或者幾十個人能邀請你來演講,就是一種肯定和認可。所以,當一個人遇到困難,產生挫折感時,換一個角度去想問題,情緒就會平複。
一個人付出了艱辛勞動,得到了回報,從這個過程中就會學會尊重,尊重別人的付出。方方麵麵來說,這些財富才是人這一輩子的真正財富,別人的讚美、恭維都是過眼雲煙,隻有痛苦挫折才是一輩子可以追隨你的財富,需要珍惜。
當然,隨著付出,漸漸地也有一些知名度,別人也想成就你想做的那些事,然後你便得到了,得到以後你就該想——我得到了這些是因為我真的很有能力嗎?我的能力從那兒來?對於宗教人士而言,我們所有的能力都是源於佛法,一代代從高僧大德傳承而來,從師父那裏,從父母那裏,把這一切智慧交給了你,你現在隻是在賣弄他們所給你的知識和智慧而已;他們把這個交給你本是希望你賦予社會更多,從一個嘎瑪變成兩個嘎瑪,變成十個嘎瑪、一百個嘎瑪,然後再把這種你認為最好的智慧和大家分享。
我一直不太眷戀錢財,隻要有需要,肯定很快送出去。因為送出去的速度太快,有時候來不及思考,而這邊還沒有進來,所以問題就出來了,中間有缺口了。那怎麼辦?就祈禱,然後想方設法,絞盡腦汁。
我有一次去美國,做過類似心理醫生這樣的角色。我的喇嘛在旁邊翻譯。當缺錢時,我就會想辦法去賺錢。也許是諸佛菩薩給我的福報,我有我的辦法,我一定會有辦法讓自己不缺錢。不管怎麼樣,太多的弟子和朋友信任我,所以我從來沒有缺過,而在使用上我也是一樣的。我不會人雲亦雲,別人說這個是對的或那個是錯的,我就應該用在哪兒或不應該用在哪兒。我有自己的經驗,我有我的信仰作為平衡點。我絕對不會做犯法的事,不管是走到哪裏,法律我一定是遵守的,因為那是起碼的道德。除此之外,我還有宗教信仰的道德約束、我的戒律,沒有特別嚴重的事情不會違反我的信仰。
在這種信仰和法律的範圍裏,我會做我應該做的事情。因為從小教育到現在,我們所做的事情大部分離不開兩個方麵,就是教育和慈善。我的錢基本上是投入到教育和慈善中,為了保留我們傳統的文化、教育、道德、建築、美術等各方麵。也許有些人會說:你保留傳統藝術跟宗教有什麼相關?是啊,宗教裏應該有美術,想讓它變成永恒的藝術,那麼就要有信仰。世界上保留下來很多藝術,那些建築家、美術家用他們的靈魂來創造,把靈魂最淨化、最純潔的那一麵保留下來,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