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頭縫裏種出的財富(1 / 1)

我九歲當小喇嘛,是1976年。那時候一年下來,全家工資也就一千多塊錢。

我就把我的幾個師兄弟叫來,說我們要開辟一條財路。怎麼辟?外婆家有棵老核桃樹,樹下有一片空空的草坪。舅舅是我們的佛學老師,下午三點到四點可以休息一小時,我說我帶你們去發財,就帶他們去看看那個地方。

在外婆家的樹下麵,我們進行開墾,幾個小孩挑大糞,去山溝裏背泉水,然後種蔥——把種子撒上,上麵倒大糞,然後砍帶刺的樹,把它圍成一圈,不讓牛什麼的跑到裏麵去。

當時懵懵懂懂,根本沒有想那片土壤為什麼會廢棄——就是因為裏麵石頭太多了,石頭多了就長不出好東西來。我們種的蔥,長著長著,因為石頭太多,長不粗。我們經常去給它們澆水,長得特高,尖尖細細長長的,後來全部挖出來,有好大一捆。然後拿到城裏,拿一杆秤,坐在那兒賣蔥。沒想到賣得特好。因為我們馬爾康的漢族同胞喜歡吃麵,那種細長的蔥是他們做麵最好的作料,大蔥不行,小蔥是最好的了,而且還不容易買。這樣,一天下來賣了七塊多錢。

拿到錢,我們師兄弟四個每人給自己買了禮物。他們三個每人買了個玩具槍,我拿了幾毛錢跑去看小人書。還用這筆錢吃了飯,拍了一張照,看了場電影……最後一個人分了一塊多錢。從那個時候我就嚐到甜頭了:這個得繼續幹下去!

後來又嫁接水果。比如有棵核桃樹老了,人家不要了,我就把它剪枝下來,再剪外婆家的蘋果枝,放進去以後,嫁接起來,它就長出外殼像核桃、裏麵是蘋果的那種“核桃蘋果”來,很酸。這種水果剛開始賣不掉,它又硬又酸,就把它放在籮筐裏;到冬天它就熟了,又脆又甜,再去賣就很好賣。我們就用得來的錢去買學習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