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包換來的電線杆(1 / 1)

後來在佛學院,十六七歲了,那個時候也沒錢。山上沒電,我們想引電燈上山,要去買電杆,沒錢。怎麼辦?思考了一個晚上,終於想到一個辦法——做財神包。我十六歲時跟師父做過一次,知道怎麼做。然而那時候窮得連紙都買不起,我就用僅有的一點錢買了一大堆白布,白布比較便宜。

寺廟有很多以前那種印錯的紙張,我去跟喇嘛們講,印在這上麵就行了,裏麵有佛經,上麵印上財神咒,加持力更強。然後我們就把那些廢掉的經文紙拿去印財神咒,在上麵做了財神包。財神包裏要有五穀雜糧、聖土聖水、甘露丸等很多材料,得用心地去找,然後做成一包一包的,什麼都有。做好後,沒錢請畫師畫,我自己拿著筆在上麵畫圖案,畫那些寶物,畫得也不太像,反正就畫。就這樣,然後供奉在那兒,修七天七夜財神法,完了就下山去賣——寺廟做的財神包要不要買?十五塊一個,很多人願意買,就又掙了一筆錢,然後我們就買了電線杆。現在上山的路上很多電線杆就是那個時候買的。

一根電線杆隻幾百塊而已,剛好政府要換電線杆,短的不要了,又懶得抽,就告訴我們:可以給個很便宜的價錢,但你們要從地底下挖出來。喇嘛們便把它們一根一根挖出來,近距離的我們自己扛著上山,遠距離的就找了幾個工人扛,給他們工錢。後來請工人的錢不夠了,就找了一個老喇嘛和小師弟:你們兩個到遊牧民戶那邊去,給我們寺廟托缽一下,看看能不能募到一點款?他們兩個就去了。去了以後,家家戶戶,這個給一兩酥油,那個給一兩酥油,回來後又賣了一兩千塊錢——就是給工人的工錢。

現在很多年輕人大學畢業,一個是找不到工作,再一個就是有個工作卻賺錢少,而大家都有理想,要生存。當然有一些很有福報的人,一進入社會就坐在辦公室裏工作。其實,每一代人都要經曆“蟻族”這個階段,從祖祖輩輩下來,成功人士差不多都是靠自我奮鬥。所以,要不要努力?當然要,付出的多才會真正收獲。再過十年二十年,回過頭來看,原來的“蟻族”已經是老板級的人物,是都市的主人了,這個時候蟻族又是另外一批人了。一代一代,十年二十年,年年都會有新人變成城市人,又有新人變成“蟻族”。忙碌的蟻族還是好一點的,最可憐的就是鄉下來的這些農民工,真正能夠留在城市的沒幾個,他們在都市裏處在最低級的地方,拿最少的薪水,付出最多的勞力,最後他們“被發現”是多餘的,年紀大了,賺了點小錢,也就告老還鄉去了。

所以,大學生反而是幸福的一群。他們自認為很忙碌,付出的很多,那是每個人都必須的經曆。不然你怎麼知道你的價值在哪兒,而且你不做幾天低等工作,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最後成功的方向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