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點,好嗎?
老街蒯解州有三個快,在同仁中流傳。吃飯快,走路快,解手快。
吃飯快是在部隊養成的。當兵的吃飯也是有時間限製的,容不得你慢慢吞吞。再說,當時的年月,部隊的夥食也不是很好,偶爾改善一下夥食,如果你的動作慢了,隻有打掃戰場,喝點殘湯剩飯了。一次連隊蒸包子,蒯解州一起吃了8個包子,別人才吃了4個。吃飯快的習慣一直到地方也沒有改變。在公司裏吃飯也是一樣,不管進入的多晚,總是第一個走出食堂,搞得做飯師傅心裏沒底,忐忑地問,蒯總,你是不是對飯菜質量有意見啊?
時間就是金錢。這是蒯解州時常掛在嘴邊的話,這話雖然不是他的發明,卻是個完全的履行著。在公司裏,大家隻要聽走路的腳步聲就知道蒯總來了,看報的在電腦上聊天的馬上轉入緊張狀態,劈裏啪啦地敲著鍵盤就跟手下有多少活要做。公司的人到蒯總的辦公室彙報事情,總是誇張地加快腳步,把地麵跺得很響,隻爭朝夕搶分奪秒。蒯總就很高興,說進步了。現在的商場如戰場,慢了就要挨打,慢了就輸掉了效益。公司的大門口貼著一個大大的“快”字,蒯總說,這就是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一個字,快!
蒯總的節奏許多員工都不適應。就說他的司機小李,往往還在狼吞虎咽時,蒯總已經在車裏等他了。搞得他經常得抽空泡方便麵填補腸胃。又一次去省城的途中,兩人下車方便。小李剛剛揭開褲帶,蒯總已經收兵開路了。
最近的公司運作節奏又比以前快了。原因是蒯總到雲南考察一個項目,無意中發現山村的人都是長壽的,百歲的老人隨處可見。蒯總興奮極了,飛回到公司就組織人員要運作一部有關健康長壽的書。當代人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健康長壽。把這個長壽村人的生活方式總結出來,有理有據有事有人,市場一定大受歡迎。
蒯總組織了三套人馬,一組去長壽村采訪,搞文字資料,一組做攝影錄像搞影視資料,另一組設計文本聯係書商開展前期的宣傳炒作。蒯總最後的一句叮嚀就是:快!快!快!
三套人馬立即投入工作。蒯總幾乎每天都要給三個組的項目經理達十幾個電話,催促詢問進程。
出版書商都聯係好了,宣傳聲勢也做得挺火,訂單也紛紛而至,預付款每天都有進賬。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可是派出采訪的兩個組,進展的並不快,似乎有消極怠工的的苗頭。項目經理連接聽蒯總的電話也慢慢騰騰的。蒯總極急了,更換了項目經理,可是效果依然不明顯。蒯總無奈,派自己的妻子親自去督戰。妻子風風火火地走了,剛到的幾天還一天三次地彙報情況,沒有多久,妻子似乎也變得懶惰了。
妻子給蒯總講述了長壽村的見聞。解州啊,你隻是看到了村裏人的長壽,卻沒有機會更好的了解他們的生活。這個村裏的人,生活得自在悠閑。清新的空氣,鬱鬱蔥蔥的山林,緩緩流淌的小河,還有慢慢走過的行人。清晨,薄霧繚繞,宛如幔帳,你可以在綠色的農田旁吸入帶有農作物特有清香的空氣,黃昏,榕樹下,品一杯鄉間的翠竹茶,聽晚歸的鳥兒 鳴,石桌上對弈閑談。你知道嗎,他們的生活節奏和你的正相反,他們是慢節奏的生活,在充分的享受生活的美好。可以一步到達的地方,他們要用兩步走,他們沒有我們的急躁焦慮,他們沒有我們的緊張慌張和不安。放鬆悠閑懶散才是他們健康長壽的秘訣。我們都被他們的生活方式吸引著,羨慕著,甚至自身的體驗著,那種感覺真好。
蒯解州容不得妻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完,聽著,老婆,我不管他沒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我隻要你們趕快把交給的工作做完。我們現在就等你們的文圖了,要快,要快,明白嗎?聽說有幾個公司也在搞類似的策劃。我們一定要趕在他們之前。聽著,這個星期如果還完不成采訪搜集,我就把他們統統辭退!
設計裝潢漂亮大氣的《解密長壽村》終於出爐。
首發式也搞得很隆重,新書上市一搶而空。蒯總一邊聯係加印再版,一邊派人繼續探究,策劃出版第二部《長壽村再探》。
蒯總是在和項目經理研究對策時倒下的,留下唯一的一句話就是:按我們研究的辦,要快!
還沒有還得及分享成功的喜悅,也沒有來得及兌現陪同妻子到長壽村體驗的諾言。走完的人生道路僅僅有三十五個春秋。
在蒯總的追悼會上,蒯總遺像上的那雙眼睛還是流露著焦慮。
妻子在一條挽聯上寫著:解州——慢一點,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