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大連至金石灘的輕型軌道列車一期工程通車。過去,人們乘小客車從大連到開發區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現在乘輕型軌道列車隻需要不到30分鍾的時間,節約了30分鍾的時間。而且輕型軌道列車內部的環境也非常好,運行過程比小客車安全。但是列車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卻陷入了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每節可以容納100餘人的車廂,一般卻隻有十幾個乘客。
為什麼呢?因為價格!小客車從大連到開發區的票價是5元,輕型軌道列車的票價是10元,這是主要的原因。還有一個次要的原因,小客車隨叫隨停,而輕型軌道列車隻能在車站停車,而且車站設置在距離市中心比較遠的地方,輕型軌道列車到站之後乘客往往還要自己打車走很遠的路程才能到達市中心。所以在票價高、不方便的條件下,人們一直都不認可輕型軌道列車。
這種狀況是不可能保證輕型軌道列車正常運行的,所以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後,票價由原來的10元調整為3元。雖然下車後還要搭一段公交車或者出租車才能到達市中心,但是和小客車比,畢竟它有很多其他的優勢。所以很快,輕型軌道列車的每節車廂裏由過去的十幾個人變成了100人以上。再後來,輕型軌道列車由過去的香爐礁車站延伸到了市中心的大連火車站站前,票價又從3元調整到了5元,比小客車的票價略高一點,但是它比過去更方便了,它已經直達大連市中心了,所以它的乘客猛增,每列車都座無虛席。
這說明,票價的變動對需求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我們都知道,一種物品當它的價格提高時,人們的需求量就減少,價格降低時,人們對它的需求量就增加。那麼如何衡量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呢?為了衡量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經濟學家們引入了需求彈性的概念。如果一種物品或者服務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大,我們就說這種物品或服務是富有彈性的;如果一種物品或者服務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小,我們就說這種物品或服務是缺乏彈性的。
人們對輕型軌道列車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車票的價格由10元降低到3元,減少了7元,變動的百分比為70%;乘客則由原來的十幾個人增加到100人以上,按10人和100人計算,增加了90人,變動的百分比達到了900%。在這裏,經濟學家用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來計算需求價格彈性。
輕型軌道列車的需求價格彈性=900%/70%=12.86
它說明需求量變動的比例是價格變動的比例的12.86倍,彈性非常大。
但是這裏麵有一個問題,價格從10元降到3元,價格變動的百分比是7/10×100%=70%,如果價格從3元升到10元,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卻是7/3×100%=233%。需求量變動的情形也是如此。所以為了統一計算方式,經濟學家作出了這樣的規定:價格和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其分母按變動前和變動後的平均數計算。比如:
價格從10元降到3元,價格變動的百分比是:
7/[(3+10)/2]×100%=10.77%
價格從3元升到10元,價格變動的百分比是:
7/[(3+10)/2]×100%=10.77%
這樣計算的結果就一致了。
根據經濟學家的總結,需求價格彈性變化的一般規律是這樣的:當需求價格彈性等於1的時候,說明需求量變動的比例和價格變動的比例是相等的。這種物品價格降低的比例和需求量提高的比例相等,而價格乘以需求量等於總收益,假設原價格為6元的某物品,現在降到4元,價格變動的比例是40%,同時需求量由原來的800件提高到1200件,需求量變動的比例也是40%,那麼:
原來的總收益=原價格×原需求量=6×800=4800(元)
現在的總收益=現價格×現需求量=4×1200=4800(元)
由此我們知道,當需求價格彈性等於1的時候,價格無論怎麼變動,對總收益都是沒有影響的。
當需求價格彈性大於1的時候,說明需求量變動的比例大於價格變動的比例。這種物品,價格降低一個很小的比例,需求量就會提高一個很大的比例,所以這種物品降低價格,總收益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