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父母說話要算數,承諾要兌現(1 / 1)

如果父母自己經常說話不算數,做出承諾後卻忘記得幹幹淨淨,孩子就不會養成遵守諾言的習慣,孩子也會把諾言看成是無關緊要的。

一些父母不遵守諾言,卻要求孩子遵守諾言,這樣做隻會激發孩子的反抗情緒。

“小仁,我和你講了許多次要遵時守約,否則會浪費別人的時間,也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難道不這樣認為嗎?”媽媽教訓兒子小仁。

“的確是不好,不過,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小仁說。

媽媽有些生氣了,說:“怎麼能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呢?你養成這樣的毛病,長大會怎麼樣呢?還有誰會信任你呢?”

看見媽媽生氣,小仁也有些沉不住氣了,他理直氣壯地說:“你是大人了,不是也過得很不錯嗎?沒見你有什麼麻煩呀?”

“你這是什麼意思?”媽媽不懂怎麼話題扯到了自己身上。

“好幾次你答應來參加我們學校的活動,我都告訴老師你會來,但是到活動結束了都不見你人影。”小仁生氣地說。

“那是因為我工作上臨時有事情,而且那些活動也不是非參加不可……”媽媽注意到兒子不屑的甚至有些譏諷的表情,尷尬地停住了,不知該如何收場。

像上麵故事中不遵守承諾的父母並不在少數,他們把這種言行傳給了孩子,反而為孩子的言而無信感到困惑。如果平時父母說話不算話,朝令夕改,那麼孩子就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和父母一樣養成虛與委蛇、口是心非的壞習慣了。

在生活中,父母要鼓勵孩子的遵守諾言的行為,不要因為孩子的諾言和家庭的生活安排發生衝突就放縱,甚至要求孩子不遵守諾言。

宋慶齡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做一個守信用的人。有一次,宋嘉樹夫婦要帶全家去兄長家做客,其他孩子都穿戴整齊準備出發,隻有宋慶齡仍然坐在鋼琴前麵彈琴。

母親喊道:“孩子們,我們快走吧!”宋慶齡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但很快又坐下去了。

父親問道:“孩子,你怎麼了?”

宋慶齡有些著急地說:“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為什麼不能去?”媽媽問道。

“爸爸,媽媽,我昨天答應了小珍,她今天來我們家,我要教她疊花。”宋慶齡說。

“我還以為是什麼重要的事,下次再教她吧!”父親說。“不行,小珍來家裏會撲空的。”宋慶齡叫了起來。

“要不,你回來後到小珍家解釋一下,向小珍道歉,明天再教她也沒關係。”媽媽出了個主意。

“不行,媽媽。你不是經常教育我要遵守諾言嗎?答應別人的事情,怎麼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堅定地搖著頭。

“哦,我明白了,我們的慶齡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媽媽會心地笑了,“那就讓慶齡留下吧!”

於是,父母帶著其他孩子去做客了,宋慶齡一個人在家等待朋友的到來。

宋嘉樹夫婦不放心宋慶齡獨自在家,吃過午飯就匆匆趕回家。一回家就見到宋慶齡獨自一人,忙問緣故。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她臨時有急事吧!”“那慶齡一個人在家,多寂寞啊!”母親心疼地說。

“不,雖然小珍沒有來,隻有我自己在家,但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自豪地說。

聽了宋慶齡的話,宋嘉樹夫婦滿意地笑了。

作為父母不要輕視孩子之間的諾言,宋慶齡的父母最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尊重孩子的遵守諾言的行為。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有時因為一些原因確實不能遵守承諾,違約,那麼請向孩子承認錯誤或道歉,這也是在為孩子樹立榜樣。

有一位父親,他是個球迷,有球賽必看,但孩子經常因為看電視影響了休息和學習,於是他便和孩子訂下一個條約:每周隻準許周五晚上7點到9點看電視。然而當時正值世界杯足球大賽,這位球迷父親心馳神往,就違約看了一次電視,卻意外地被孩子抓住了。但這位父親很開通,主動向孩子承認錯誤,並說到做到,再也沒違約過。孩子信服了父親,再也不吵著看電視了。

做一個尊重承諾和遵守承諾的家長,用你的言行一致來獲得孩子的信任與尊重,你言行一致的行為也會幫助孩子養成言行一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