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結交一些帶“圈”的朋友
80/20法則永遠是一個黃金法則。20%的顧客會帶給你80%的業務,花80%的時間在你20%的顧客身上,這永遠是值得的。
試著多認識一些帶“圈”的朋友,多認識一些朋友的朋友。每個人的人脈網是有優劣之分的,朋友的朋友也有可能成為你的朋友。這就如同數學的乘方,以這樣的方式來建立人脈,速度是驚人的!
3.人脈也需要互動
我們跟朋友之間之所以可以維持互動關係,是因為我們各自有可以提供給對方的東西,而且這種交換可能是同等價值,也可能是不等價值;是通過交換來滿足各自的需要,而且這對雙方都有意義。
拓展人脈網也是這樣,沒有付出哪有收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拿出你的,獲取他的,這樣的互動,雙方都不吃虧,何樂而不為?
4.抓住時機溝通
我們經過很大的努力,建立了不錯的人脈網,但我們能滿足於此嗎?能使人脈網不斷拓展才是最理想的。要想有個又寬又廣的人脈網,你必須不失時機地與人溝通,與人建立長久的聯絡關係。
在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機拓展人脈時要注意:
(1)真誠地付出;
(2)“哀怨聲聲”的聚會少參加;
(3)爭取在聚會中表現自我的能力。
5.化幹戈為玉帛,讓別人為你添磚加瓦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總是能跟敵對自己的人化幹戈為玉帛。一次,林肯總統遇到某議員。“你為什麼要試圖跟他們做朋友呢?”這位議員質問道,“你應當試圖去消滅他們。”
“難道我不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林肯溫和地說,“特別是當我使他們變成朋友的時候。”
這種高深的策略在交際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當我們碰到反對自己的人或者和自己暗自競爭的對手時,我們切莫動怒,把時間與精力花在考慮如何“擊敗”對手或者用某種優勢壓倒對方,這樣隻會使怨氣越積越深。我們應該尋找機會接近對方,使對方成為自己的朋友,這比明槍暗箭般地鬥下去要好得多,這也就是《孫子兵法》上提到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能把許多不認識的人變成新朋友。人與人之間不會完全相同,這種不同最明顯的差異常常會體現在一個人的愛好中,並通過行為、習慣等表現出來,我們在接觸不同的人時,要注意並盡力把他們與自己融合在一起。
6.親“良友”,遠“壞友”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自己經常接觸的人對自己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擇友時一定要在“良”字上下工夫。固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選擇的朋友,盡管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本質必須是好的:他能與你真誠相處,道義上能互相勉勵;當你有了成績能與你分享,有了過錯能嚴肅規勸你。這種以誠待人的朋友可稱之為“摯友”,這種能指出你過錯的朋友可稱之為“諍友”,這種能使你對真、善、美的事物更加向往,使你變得更高尚、更富有魅力的朋友,就是你應當苦苦尋覓的,並使你一生受益的“良友”。與這樣的朋友建立起健康而真摯的友誼,會成為你前進的不竭燃料。
相反,那種可能使你變得庸俗低下,使你思想品德低下,甚至會使你墮入犯罪深淵的人,要趁早離開他。
7.常常關心自己的朋友
想要得到他人的幫助,你就要先對身邊的朋友多一點關心,多一些幫助。即使遇到大風大浪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
雖然很少有人能達到“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們至少可以隨時關注一下別人的需要,時刻關心朋友,幫助他們脫離困境。當朋友身體不適時,你應該多去探望,多談談朋友關心的話題;當朋友遭受打擊而沮喪時,你應該給予鼓勵;當朋友愁眉苦臉、沉默寡言時,你應該親切地詢問他們……這些適時的安慰會像冬日裏的陽光,溫暖而不刺眼。
感情來自交流。平時多加強聯係,是維護人際關係網的最佳潤滑劑。
成功箴言
人脈是個人通往成功的門票,特別是在當前發展迅速的知識經濟時代,人脈已成為專業的支持體係。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朋友
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我們交朋友的目的一是讓生活充實、豐富,能在工作之餘有人一起娛樂、一起聊天;二是有利於工作,希望在工作上能得到朋友的幫助。很顯然,朋友太多就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去相互了解、交流,也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友誼。朋友之間若沒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就很難談得上互相幫忙。沒有一定的交往基礎,別人是肯定不會幫你的,除非你自己有權有勢,別人幫你是想得到回報。所以,能結識一些相互欣賞、有情有義的朋友對一個人的事業、生活是極其重要的。然而,人心有異,在交朋友之前,也應洞察其是否有真朋友的心懷。
A上大學後違背了父母的意願,放棄了醫學專業,專心於創作。值得慶幸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知名的專欄作家B,她們成了知心朋友,無所不談。B悉心指教,A不久便寄給父母一張刊登了自己文章的報紙。一個人對於自己在遭遇挫折時受到的幫助是很難忘懷的,更何況是朋友,因此,A與B的關係好得不得了。她們一同參加雞尾酒會,一同去圖書館查閱資料。A把B介紹給了所有她認識的人。
但這時的B卻麵臨著不為人知的困難,她已經拿不出與名聲相當的作品了,創作源泉幾乎枯竭。
一次,當A把她最新的創作計劃毫無保留地講給B聽時,B心裏閃過了一絲光亮。她仔細聽完,不住地點頭,腦中產生了一個卑鄙的想法。
不久,A在報紙上看到了她構思的作品,文筆清新優美,署名是“B”。A談到她當時的心情時說:“我痛苦極了,其實,如果她當時給我打一個電話,解釋一下,我是能夠原諒她的,但我麵對報紙整整等了三天,也沒有任何音訊。”
半年之後,A在圖書館遇到了B,她們互相詢問了對方的生活,很有禮貌地握手告別。
自那件事以後,她們兩個人都停止了創作。
可見,交友時要有一定的戒心,要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和一個人交往時要判斷對方和你交往的動機是什麼,是看重你的人還是別的。如果純粹看重你的錢和勢或其他利益,那麼就不必深交;如果能達到互利互惠,當然也不妨交往一下。
應該明確一點:朋友的甄選並不能單憑你感情上的好惡作為標準。有的人可能你第一眼看上去感覺就不舒服,或者因為他模樣長得怪,或者因為他不衛生,或者因為他語言不雅,但這隻是你的第一印象,也許在你了解他以後,會覺得他是你最可信賴的朋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看對方周圍都是些什麼人,即可知道他是否值得你交往。如果對方的朋友都是一些不三不四、不倫不類的人,他的素質也不會太高。所以,了解一個人的朋友也就了解了這個人。
想了解一個人,還可以觀察他是怎樣對待別人的。人在得意時,特別愛訴說他與別人在一起交往的情景,他說的時候是無意的,不會想到他與被說人有什麼關係,所以,他說的事一般比較真實。如果對方當著你的麵說自己如何占了別人的便宜,如何欺騙了對方,等等,那你以後就得對他注意一點兒,他有可能也會這麼對待你。
還有一種人比較圓滑,好像很會處世,往往是當麵一套,背後一套。聰明的人就要注意這種人,因為他在別人背後說別人壞,就有可能在你背後說你壞。
而有一種人可能當麵批評你,指出你的缺點來,卻又在你麵前誇獎別人的優點,你也許不願接受他這種直率,但這種人卻是非常值得信賴的人,可以做你的好朋友。
要知道哪些人不可交往,關鍵是要在生活中分清一些人的行為,對其行為要有比較理性的判斷,如此你便會交上真正的朋友。
成功箴言
朋友的甄選並不能單憑你感情上的好惡作為標準。因為如果你隻是憑自己喜歡與否來選擇朋友,那會使你失去很多有價值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