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老讀者每次來到閱覽室,隻是翻翻這、看看那,看上去毫無目的,純粹是來消磨時光的,管理員們都對他沒有好感。但有一天,偶然發生的一件事,讓一位管理員從此改變了對老人的看法。
那天在下班的路上,同事突然問這位管理員:“你母親是不是被聘為我老婆那個商場的監督員了?”
管理員愕然:“沒聽我母親說過呀。”
同事說:“我的老婆在商場當營業員,她們商場每天開門,迎來的第一個顧客總是你母親。而且老人什麼也不買,卻挨個看櫃台,還要問這問那。時間一長,營業員們就以為老人是商場的領導雇的監督員,是來監督他們工作的——因為商場領導有話在先。營業員們就對老人很戒備,同時也很反感。”
聽同事說完,這位管理員就徑直回到母親家。父親兩年前病故,母親一個人生活。管理員把同事所說的事情一說,問母親是否真的在給人家做監督員,母親矢口否認:“沒有這回事呀?他們大概是誤會了,我就是閑逛而已。”
接著,管理員開始數落母親。母親長歎了一聲,傷感地說:“我們這些老人一天到晚太寂寞了,逛逛商店,消磨一下時間,可時間一長就養成習慣了,一天不去就覺得不得勁兒。要不,你說我去幹什麼呢……”母親說到這裏,垂下花白的頭,流下了眼淚。
就在一刹那間,管理員突然感到心裏酸酸的。母親有一兒兩女,可他們很少來看母親,逢年過節不是寄點東西,就是寄錢。直到此時她才明白,母親最需要的是排解寂寞和孤獨呀!那天管理員沒有回家住,而是陪母親住了一晚,說了一晚上的話。
第二天早上,管理員上班很早,駝背老人仍然等候在閱覽室門前。也不知怎麼,她心中突然湧起一股柔情,她第一次沒有用以前的那種眼光來看這個老人。
管理員麵帶微笑,對他說:“早啊大爺,這麼早就來了,來了就進來吧。”
孝,絕不僅僅是能夠保證父母衣食無憂就行了,因為父母更希望得到的是兒女的真情關心,他們希望的是兒女能常回家看看。
成功箴言
孝,絕不僅僅是能夠保證父母衣食無憂就行了,因為父母更希望得到的是兒女的真情關心,他們希望的是兒女能常回家看看。
微笑麵對有“不是”的父母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說,家人相處時,應當兼顧情義,尤其是作為子女,說話做事應該以不傷害父母為前提。如果對父母無情,則必陷於大不義的境地。懂得了這些,在麵對父母的過錯時也就沒有什麼怨言了。
晚飯過後,母親忙著似乎永遠也忙不完的家務。剛上五年級的女兒大聲嚷嚷道:“媽媽,問您一個問題,您的心願是什麼?”
母親先是一愣,接著不耐煩地回答:“心願很多,跟你說沒用。”
女兒執拗地要求:“您就說說看,這對我很重要。”母親看見女兒堅持的樣子,就回答說:“好吧,就說給你聽聽。第一,希望你努力學習,保持好成績;第二,希望你聽話,不讓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將來考上名牌大學;第四……”
女兒打斷母親的回答:“哎,媽媽,您不要總是說對我的期望,說說您自己的心願吧。”
母親有滋有味地曆數著,沉浸在對美好未來的種種設想之中:“我嘛,一是希望身體健康,青春長駐;二是希望工作順心,事業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滿幸福;四是……”
女兒再次打斷母親:“媽媽,您說的這些又大又空,說點實際的吧,比如您想要……”
母親好像猛然發現了什麼似的,有些惱火地打斷女兒的話:“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兒,一定是老師留了關於心願的作文題目,你寫不出來就想到我這裏挖材料對不對?實話告訴你吧,我的心願多著呢!我想要別墅,我想要小轎車,我想要高檔時裝……看,我的手袋壞了,還想要一隻真皮手袋,你看這些實際不實際?這些你都能滿足我嗎?跟你說頂什麼用。好了,心願說完了,你去寫作業吧。”
女兒回到自己的房間,母親還覺得意猶未盡,又站起身推開女兒的房門。女兒正在寫作業,串串淚珠滾落,不停地用手背擦著。母親的無名火又上來了,聲音比剛才還要高出幾個分貝,吼道:“你還覺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懶是不是?你故意氣我是不是?”
女兒解釋:“媽媽,我不是……”
“還敢頂嘴!告訴你,9點鍾之前寫不完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親很權威地命令著,一扭身“嘭”的一聲把門關上。
第二天晚上吃完飯,女兒照例進屋寫作業,母親照例重複著每日必做的家務。
驀然間,她發現茶幾上多出一束鮮花,鮮花旁放了一個包裝袋,包裝袋上放了一張小紙條,紙條上麵寫著:
媽媽: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時攢的零花錢和這兩年的壓歲錢給您買了一隻真皮手袋。讓您高興,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想給您一份驚喜卻不小心惹您生氣的孩子
母親的手顫抖了,呆呆地坐在沙發上說不出一句話。
人們常常會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其實這話是不對的,聖賢都會犯錯,何況隻是普通人的父母呢?
孔子曾經講過為人子女者如何對待父母的缺點的問題。首先是委婉地勸說,發現父母的缺點不勸說是不對的,但應注意勸說的態度要溫和。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現父母的缺點錯誤不進行規勸,則不能稱為孝子。
但是,如果子女規勸父母,而父母不聽怎麼辦?孔子接下來說,在這種情況下,仍要對父母表示恭順,雖然為父母不能改正錯誤和缺點而擔憂,但也不能心懷怨恨。
說到自己的父母,可能什麼脾性的人都有,如何讓他們遠離不良的習氣而靠近君子的行為呢?這就要勸諫他們放棄不良習慣,對他們進行委婉地說服。即使是說服不了,那麼照樣要對他們恭敬行孝,任勞任怨。因為他們畢竟是自己的父母,絕不能因為他們不明白道義而有過失就不孝順他們。否則,自己連孝都做不到,又怎麼去要求父母改掉不良習氣呢?也許在你的孝心感召和耐心勸說下,父母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加以改進。
成功箴言
家人相處時,應當兼顧情義,尤其是作為子女,說話做事應該以不傷害父母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