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二十幾歲,要懂得享受陽光人生(1 / 3)

做人要有陽光的心態,才能成就陽光的人生。二十幾歲的男人要積極地看待自己的未來,用微笑去戰勝困難,才能在成功之路上走得更遠。

要擁有積極的心態

有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他的人生態度。凡是成功者,始終會用最陽光的心態、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來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

失敗者則恰恰相反,他們的失敗,完全取決於他們的人生態度,取決於他們對待生活、對待別人、對待事物的態度。失敗者,往往不從自身的人生態度去尋找失敗的原因,總以為他們的境遇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他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不知道如何看待人生。他們不懂得成功是積極思考的結果,成功的要素掌握在自己手裏。他們不明白一個人成功與否,並不受其他因素影響,而由自己的人生態度所決定。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表演大師快要登台演出了,這時,他的一位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趕緊低頭一看,說:“哦,謝謝你的提醒。”然後,他當著弟子的麵蹲下身子,仔細地把鞋帶係好。

弟子高興地笑了。

等弟子走遠了,大師又蹲下來,把鞋帶鬆開。這一幕正好被旁邊的一個紳士看到了,他不解地問大師:“大師,您為什麼又將鞋帶鬆開了?”

大師回答:“因為我在戲裏扮演的是一位長途跋涉的旅行者,鞋帶鬆開正好表現他的勞累和疲憊。”

紳士更加不解了:“那你為什麼不告訴你的弟子呢?”

大師回答:“他能夠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能夠熱心地告訴我,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我一定要保護好他的這種積極性。為什麼要將鞋帶鬆開,他看完戲後就會明白,但是,保護他的積極性可不是一直有機會的。”

這位大師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懂得賞識弟子,保護弟子不斷學習的積極性。以積極的思考、樂觀的精神來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看待事物時,就能看到積極的一麵,而不會被表麵現象所迷惑。

任何時候都不能以消極的態度對待生活,消極的態度無異於尚未動手幹就舉手投降,自己為自己設置了無法逾越的障礙。而積極的態度是麵對困難,要看到光明,要勇於挑戰生活,要把不利因素看做是考驗自己人生的難題,要通過奮鬥來化解難題,才能使自己得到鍛煉。麵對困難,迎難而上,努力進取,才能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如果被困難嚇倒,自然就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積極的人生態度,如同在足球場上奮力奔跑的運動員,盡管奔跑不一定入球得分,但若不跑或不出腳,沒有進球取勝的信心,就肯定不會有進球獲勝的希望。

人生態度決定人生成敗。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個人成功的先決條件。

成功箴言

凡是成功者,始終會用最陽光的心態、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來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

壓力,男人的隱形殺手

英國心理學家查理斯頓認為,抑鬱症這種病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意、工作最認真的人。

1993年3月9日上午,時任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總經理的方宏——一個在外人看來近乎完美的人,一個事業興旺的成功人士,從自己5樓的辦公室往下一躍。方宏的死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使人迷惑不解,人們從其當醫生的妻子口中慢慢知道了真相:方宏死於抑鬱症。因為一些幹擾自己的事情無法隨便向人訴說,壓力漸漸積累,終於到了不能承受的一天,於是他便選擇了死亡。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2004年7月,曾被譽為“膽大包天”第一人,擁有航空、乳業和置業投資三大板塊,總資產35億元的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患腸癌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年僅38歲。在自己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卻因過度勞累失去生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正確地對待壓力,而使自己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

現代社會是充滿壓力的社會,有求學的壓力,有家庭的壓力,有工作的壓力。美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菲利浦·戈爾德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沒有壓力的環境,要求生活中沒有壓力,就好比幻想在沒有摩擦力的地麵上行走一樣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怎樣對待壓力。”從事壓迫感研究三十多年的塞利說:“現代人要麼學會控製壓迫感,要麼走向事業的失敗、疾病和死亡。”

其實,人們一直生活在兩種壓力中,一是作用於身體的物理壓力,如大氣壓、地心吸引力、心髒壓力等,這些壓力維持生命形式;二是內在的精神壓力,如生存競爭的壓力、對危險與死亡的恐懼、人際壓力、情緒與情感的壓力等,這些壓力使人保持警覺(清醒狀態)和合適的行為模式。

可見,壓力並不都是無益的。研究壓力對於人類身心影響的加拿大醫學教授賽勒博士曾說:“壓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們,不要認為壓力隻有不良影響,而應轉換認知和情緒,多去開發壓力的有利影響。

既然無法逃避壓力,就要學會正確對待壓力,若無法與壓力共存,無法克服壓力來獲得回饋,隱藏在男人身上的這一隱形殺手將使你患上各種身體與心理疾病。天天受到壓力的折磨,不僅對人們的工作及其家庭生活造成傷害,同時也將導致企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下降,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成功箴言

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沒有壓力的環境,要求生活中沒有壓力,就好比幻想在沒有摩擦力的地麵上行走一樣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怎樣對待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