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間到了午後,有不少村裏相熟的人家陸陸續續的來,王婆婆作為接生姥姥來為楚雙雙主持洗三儀式。
趙三娘拿來準備好的一係列東西,楚雙雙定睛一看,有挑臍簪子、圍盆布、一隻金釵,什麼花兒、朵兒、升兒、鬥兒、鎖頭、秤坨、小鏡子、牙刷子、刮舌子、青布尖兒、青茶葉、新梳子、新籠子、胭脂粉、豬胰皂團、新毛巾、銅茶盤、大蔥、薑片、艾葉球兒、烘籠兒、香燭、錢糧紙碼兒、生熟雞蛋、棒槌等等。還有熬好槐條蒲艾水,用胭脂染紅桂元、荔枝、生花生、栗子若幹。
在屋外,已經供奉上了幾位娘娘,香爐裏盛著小米,當香灰插香用。蠟扡上插一對“小雙包”,下邊壓著黃錢、元寶、千張等全份敬神錢糧。林萱兒的炕頭上供著“炕公、炕母”的神像,均用三碗至五碗桂花缸爐或油糕作為供品。王婆婆上香叩首後,楚子陵將盛有以槐條、艾葉熬成湯的銅盆以及一切禮儀用品均擺在床上。這時,王婆婆把楚雙雙一抱,“洗三”的序幕就拉開了。
來的人家依尊卑長幼,往盆裏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錢幣,謂之“添盆”。莊戶人家,能放幾枚銅板的就是很好的家庭了,楚雙雙放眼望去,有幾家給添了銅板,也有給添些桂元、荔枝、紅棗、花生、栗子之類的喜果。若是添清水,王婆婆就說“長流水,聰明靈俐”;若是添些棗兒、桂元、栗子之類的喜果,她便說:“早兒立子,連生貴子。“
“添盆”後,王婆婆便拿起棒槌往盆裏一攪,說道:“一攪兩攪連三攪,姐姐領著弟弟跑。七十兒、八十兒、歪毛兒、淘氣兒,唏哩呼嚕都來啦!”然後開始給楚雙雙洗澡。楚雙雙原本津津有味的看著這古樸的儀式,忽然冷不防被放到有點涼的水裏,不禁嚇了一跳,發出“哇哇”的聲音以表達自己的不滿。沒想到這一哭,大家都笑了。然後王婆婆開始往楚雙雙身上淋水,一邊洗,一邊念叨祝詞,什麼“先洗頭,作王侯;後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隨後,用艾葉球兒點著,以生薑片作托,放在楚雙雙腦門上,象征性地炙一炙。再給她梳頭打扮一下,說什麼“三梳子,兩攏子,長大戴個紅頂子;左描眉,右打鬢,找個女婿準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說話免丟醜。”用雞蛋往嬰兒臉上滾滾,說什麼“雞蛋滾滾臉,臉似雞蛋皮兒,柳紅似白的,真正是愛人兒。”洗罷,又把楚雙雙捆好,用一棵大蔥往身上輕輕打三下,說:“一打聰明,二打靈俐。”隨後叫人把蔥扔在房頂上,這經過精簡後的洗三禮就算結束了。
李二伯娘把娘娘碼兒、敬神錢糧連同香根一起請下,送至院中焚化,王婆婆用銅筷子夾著“炕公、炕母”的神碼一焚,說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給你;多送男,少送女。”然後,把灰用紅紙一包,壓在炕席底下,說是讓他(她)永遠守在炕頭,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
接著楚子陵宣布,楚家大姐兒閨名雙雙。咦,竟和自己上輩子的名字不謀而合!楚雙雙暗暗想到。
做完這些,王婆婆笑眯眯的收下了鄰裏街坊們給的添盆,銅錢啊,當香灰用的小米兒啊,雞蛋啊,喜果兒什麼的,按照規矩都是王婆婆的“外快”。
幫著張羅完這一套流程,送走了來觀禮的鄰裏街坊,李二伯娘她們笑道:“也出來一天了,俺們也趕緊回去了,有啥需要幫忙的,楚夫子去家裏喊一聲就成啊。”楚子陵連連作揖,謝過幾位嫂嫂弟妹,把事先準備好的回禮交給了幾位,送其出了門。
楚雙雙長籲一口氣,這鬧騰的一天總算過去了。還來不及細思,就沉沉睡去。楚子陵和林萱兒望著睡去的大姐兒,一天的忙碌辛苦都化成了心甘情願,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