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衛生紙餐巾紙混用
衛生紙與餐巾紙最好不要混用,因為衛生紙是廁所用紙,一般說來,含菌量較大,用來當餐巾紙不夠衛生,應分開用。
但很多人對此不太在意,從超市甚至路邊的小攤隨手買回一大包放在家裏,擦嘴、擦手、上廁所都用它。其實,生活用紙分為不同的種類,各有各的特點和用途,合理選擇非常重要。此外,現在市場上有不少劣質的生活用紙,其含菌量超標,選購時更要當心。
生活用紙有衛生紙、紙巾紙、擦拭紙3類。衛生紙是衛生間專用的,有卷筒紙和抽取式等。紙巾分為麵巾紙、餐巾紙、手帕紙等,吸水性好、柔軟、潔淨、使用方便;擦拭紙就其用途來分,廣泛用於賓館、飯店的洗手間,家庭的廚房中。擦拭紙吸收性好、強度高、使用方便、衛生,不會像普通抹布那樣帶來二次汙染。
不同種類的紙張產生工藝、質量標準、衛生標準都不一樣,最好還是“各司其職”,尤其是不要用衛生紙、擦拭紙來擦嘴、擦臉。而紙巾紙、擦拭紙韌性強,不易溶於水,用於衛生間也容易睹塞馬桶。使用生活用紙是為了衛生的需要,選擇合格的產品是很重要。使用時更要注意衛生。嚴格分開。
10、洗菜潦草
現在菜市場上的蔬菜,尤其是葉菜,化肥農藥殘存量大,如果不認真清洗,很難去除,殘存量多了,對人體很有害。有的人,從市場上買回來的菜,放在水裏潦潦草草地洗一洗,就下鍋炒著吃,是很不衛生的。如果長此下去,形成習慣,會引起慢性農藥中毒症。一位鄰居就是因為長期洗菜馬虎,吃後胳膊起紅點點,經醫生診斷,認為是慢性農藥中毒。應引以為戒。農藥不僅會造成環境汙染,而且對一切生物都會造成危害,人們吃了含農藥的食品後除了引起急性中毒,更多的是潛在危害: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導致胎兒畸形;一些實驗室及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還表明,食品中的農藥與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病有關;近50年來,在世界範圍內,男性的精子數比以前減少了30%~50%,有人認為這與農藥汙染有關。
農藥主要是噴灑在蔬菜的葉子上的,因此吃葉子的蔬菜,如雞毛菜、菠菜、小白菜、韭菜、花菜、花椰菜、芥菜等含的農藥較多。相對而言,番茄、辣椒、青椒、毛豆、長豇豆和蔥汙染的農藥略輕,不管農藥多少,都要洗淨。
需提醒的是,有人以為葉菜類的葉子上有蟲眼就是沒有農藥或很少有農藥的蔬菜,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可靠的判斷方法。因為不同的害蟲需要用不同種類的殺蟲劑。例如在青菜上常會生長菜青蟲和蚜蟲,對付菜青蟲一般用“殺滅靈”,而對付蚜蟲則要用“氧化樂果”,如果在蔬菜上噴了“氧化樂果”,那麼蚜蟲就少了,然而菜青蟲仍會把菜葉子咬出一隻隻洞眼;同樣道理,使用了“殺滅靈”,蚜蟲仍會生長,並吃菜葉了。有時,即將上市的蔬菜會突然出現蟲害,把菜葉子咬得千瘡百孔,菜農為了減少損失也可能再一次噴灑農藥,這些菜沒過幾天就上市了,這些蟲眼蔬菜會留有很高的農藥。所以我們買菜時先要用鼻子聞一下,是否有農藥味,不要把這些蔬菜買回家。
食用一般蔬菜,尤其是葉菜,用水洗去表麵的泥土和汙物,然後用清水浸泡30分鍾,以利蔬菜中的農藥逐漸溶出。需注意的是要將蔬菜全部浸沒在水中,浸的時間也不能太長,尤其是在夏天,浸泡時間長了會使蔬菜浸爛,營養素損失太多。
用浸包法一般可減少蔬菜中的三分之一左右的農藥,如果原來含的農藥不是太多,那麼再經過燒煮時的加熱破壞,再吃時就不會發生中毒了。假如你還不放心,可以把浸泡過的蔬菜放入沸水中焯1~2分鍾後撈起再加工,經過這樣處理,蔬菜中農藥的破壞率可達90%或以上。
浸泡時還可加放少量果蔬清洗劑。浸泡後要用流水衝洗2~3遍。切不可掉以輕心。潦草洗菜是一種對自己健康不負責任的表現。
11、濫用清潔劑
為了廚房廁所衛生,使用清潔劑是應有之議,但是使用過多過濫或不當,卻有害人體健康。尤其高效消毒劑對人體更有危害。應少用慎用。可濫不得。因為目前許多生產洗滌劑、潔廁劑、洗衣粉的廠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在產品中添加熒光增白劑,便衣物洗後顯得雪白幹淨。然而,熒光增白染料,它進入人體後,與體內蛋白質迅速結合,很難排出體外,這就給肝髒造成了負擔,而且對皮膚極易產生刺激。熒光劑對女性造成的潛在危害更大。洗衣粉、廚房清洗劑、潔廁劑、空氣清新劑等既是家庭衛生清潔工,也是損害人類健康的殺手。如有一種皮膚病和“家庭主婦型濕疹”,醫學上一般稱之為掌指角化症。其致病元凶就是清潔劑。這些清潔劑,它們清洗汙染的同時,也可以去掉皮膚上的天然皮脂,對皮膚形成不良刺激,導致皮膚失去水分,幹燥皸裂。另外,許多生產廚房清潔劑、空氣清新劑的廠家,以氣霧劑作為其產品形式,其中大都使用了國家有關部門新近明令禁止的人工合成化學品——氯氟化碳作為推進劑。這類物質排入大氣層後將破壞臭氧層,對於一些過敏體質和有哮喘史的病人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刺激,並成為人類皮膚癌和白內障的誘因之一。
專家建議:對於高效消毒劑一定要慎重使用,一般家庭使用低效消毒劑即可;用清潔劑清洗餐具等物品,一定要用清水充分洗淨;成人衣服使用洗衣粉後,要用自來水衝洗幹淨;嬰幼兒的尿布、內衣等以用肥皂為佳。
12、隨意使用塑料餐具
家裏的廚房中,塑料製品比比皆是,但是塑料製品的安全問題,卻常常容易被忽略。這也是不好的習慣。
塑料製品按照其成分,可以分為3類:一類是以聚乙烯、聚丙烯和密氨等為原料,無毒,對人體無害;另一類是聚酯,美國航天及太空委員會研究發現,這是所有化合物中最易釋放出有害氣體的化學物質,像pvc等,都已被證實為致癌物,尤其不宜用來包裝食品。第三類是聚碳酸酯製成的器皿或奶瓶。用這些餐具盛裝熱水及油類時,會釋放出酚甲烷,人體吸收後,會使內泌受到幹擾。除此之外,許多塑料餐具的表層圖中的鉛、鎘等金屬元素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一般的塑料製品表麵有一層保護膜,這層膜一旦被劃破,有害物質就會釋放出來。因此,消費者應盡量選擇沒有裝飾圖案、無色無味、表麵光潔、手感結實的塑料餐具。消費者挑選商品上標注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字樣的塑料製品,比較安全。
台灣成大建築係江哲銘教授認為,保鮮膜、壁紙、水管和玩具用品等,裏麵都含有為了加強塑料製品硬度所添加的可塑劑如氯乙烯等,這些東西應盡量避免接觸油性食品或加熱,否則會使塑劑中的有害物質溶出。
另外,廚房用具最好選擇耐高熱的聚丙烯產品,比如微波爐專用的聚丙烯保鮮蓋,在用微波加熱時蓋上,可以留住信食物水分,也不會產生毒性;還應當避免在塑料罐裏存放蠟、清潔劑等物品,因為這些化學氣體蒸發後會穿透塑料材質;盡量買裝在玻璃瓶中的油,以免油類與塑料產生化學作用。
13、過寵“寵物”
近年來,在我國城市,貓、狗、鳥、蟲、魚……正作為一種特殊“家庭成員”,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家庭生活。“家庭寵物”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但是有的人過寵“寵物”,不僅養的過多,而寵的離奇,如常吻寵物,身不離寵物,甚至讓寵物上床睡懶覺等,確實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很多隱患,前幾年,北京時興一股養狗熱,有的養一隻兩隻,為了調節家庭空氣、活躍氣氛,倒也說得過去,有的卻養了一窩,為了進入市場去賺錢,狗越養越多,越養越凶,這樣越來越成為公害了,不僅防阻交通,作惡傷人,而且還帶來一些傳染疾病,於家於人都有害。所以北京市才作了限製養犬的決定,這是完全正確的。“寵物”過寵了,就會走向反麵,變有益為有害。對家養寵物會給人帶來多種傳染病作過科學和詳盡的論述,這裏列舉兩例:
第一、“貓抓熱”人們愛養貓,卻不知道貓是某些寄生蟲的大本營,還能傳染給人。“貓抓熱”就是貓傳染給人的一種疾病,多發生在春、夏兩季,是病毒引起的,以兒童居多。這種病人有與貓接觸史和被貓抓傷史,使病毒從皮膚的破損處進入,局部可能出現皰疹、膿包、結痂和小的潰瘍;全身出現低燒,疲乏無力,惡心等症狀。貓還是人畜共患的弓形體病的主要傳染源。其病原體是一種球蟲——弓形體,隻有在貓的腸道內形成的囊合子才具有感染性。囊合子通過烘便排出,汙染食物和水源,使人感染發病,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大,有些人還可能發生心肌炎、腦膜炎等,孕婦患此病,還可能造成早產和胎兒畸形。據美國報道,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中大約有3千名嬰兒有先天弓形體病,造成先天畸形、智力缺陷。孕婦患此病與人貓同臥,貓舔孕婦手、臉受到感染有關。
第二、“狂犬病”狂犬病是被狂犬咬傷,感染狂犬病毒所引起的。狂犬病人恐水,怕風,對聲、光、風、痛極為敏感,稍受刺激便會發生咽喉部肌肉痙攣,常表現出高度的興奮和激動,嚴重時可發生進行性的肢體癱瘓和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據專家在在湖北省老河口市的流行病調查結果表明,狗還傳播一種結膜吸吮線蟲病,僅該市就發生了32例,而且多見於小孩。蟲體可寄生在人體眼結膜穹隆深處,輕者引起眼睛發癢、流淚、結膜和角膜發炎,重者還可發生結膜混濁而影響視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眼寄生蟲病。另外,我國山區黑熱病犬的感染率很高,是人類黑熱病的主要傳染源。人若得了此病不僅經常發熱,而且皮膚黯黑,故又稱“黑熱病”。此外,狗還能傳播人體曼氏裂頭蚴病、華枝睾吸蟲病和肺吸蟲病等。
第三“飼鳥病”。養鳥如果不注意衛生,不講科學,就會發生有害健康的“飼鳥病”。常見的“飼鳥病”有兩種:一是“鸚鵡熱”。它是一種病毒,常存於鸚鵡、金絲鳥、畫眉鳥的羽毛及糞便之中。當飼養者在為病鳥或帶菌鳥清掃鳥籠、梳理羽毛或屠宰拔毛時,稍有不慎,此病毒就會從呼吸道進入人體,受感染後,就會時冷時熱,肌肉酸痛、頭痛、胸悶、頻繁咳嗽,呼吸道出現粘液或膿液,重者發生精神障礙。二是“飼鳥者肺炎”。鳥類的羽毛、皮屑、分泌物以及糞便等有機物粉塵中,常帶有屬抗原性物質。隨鳥的活動,這些抗原體便遊散在空氣中,飼鳥者吸入後,可引起變態反應性肺炎。病者表現為高燒畏寒、胸悶氣短、咳嗽等全身不適症狀。為了防止“飼鳥病”的發生,在打掃鳥籠、梳理羽毛時,必須注重清潔,講求衛生,堅持戴口罩,以切斷“飼鳥病”的傳染途徑,防止病菌從口鼻進入人體。另外,平時盡可能不將鳥籠掛於室內,以防止汙染室內空氣。一旦發現病鳥,及時隔離,並采用20%的漂白粉液清洗、消毒鳥籠。
由此可見養寵物可以,但不能過寵、過多,物極必反,結果給自己帶來災難。
14、久蹲廁所
有的上廁所、蹲馬桶,一蹲就是半天,一是邊抽煙邊蹲,二是邊看書邊蹲,三是邊閱報邊蹲,全不顧廁所的臭味和汙染。這可是一種不良的壞習慣。專家指出,久蹲廁所,可以引發很多疾病。上廁所一點時間,也利用起來過煙癮,或者看書閱報,看起來是時間的主人,殊不知不知不覺地被“廁所病”纏上了身。肛腸醫生警告,久坐廁所的安全臨界線為一小時。較之以往,如今城市人口痔瘡發病率每年呈上升趨勢,且患者中中青年上班族壓倒老年人群,其中百分之五十的人是因為如廁時間過長發病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患者曾在裝修房間時,在衛生間安置書架、報架,為如廁營造優美的“辦公”環境。實屬沒必要,也不衛生。
醫生告誡說,通常如廁三小時就可能導致痔瘡形成,時間越長發病率越高。久蹲不起,腹壓增高,容易引起靜脈血回流不暢,導致直腸上靜脈擴張,靜脈瓣關閉不嚴,靜脈叢壁變薄膨出,進而形成痔瘡。久蹲廁所者應自警。
15、衝馬桶不蓋蓋
馬桶,人們每天都要使用,但稍不留意,它也可能成為疾病之源。如果衝水時馬桶蓋打開,馬桶內的瞬間氣旋最高可以將病菌或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並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小時,進而落在牆壁和物品上。所以說,衝馬桶不蓋蓋,是一種不良的衛生習慣,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害。
專家指出,據調查發現,32%的馬桶上有痢疾杆菌,其中一種名為“宋內”的痢疾杆菌在馬桶圈上存活的時間長達17天;另一份實驗報告也指出,將1億個脊髓灰質炎病毒投入馬桶內,濺到座圈上的病毒竟有3000個。同時,不少人冬天喜歡在馬桶上套個絨布墊圈,這樣更容易吸附、滯留排泄汙染物,傳播疾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要重點進行清潔,每隔一兩天應用稀釋的家用消毒液擦拭。至於布製的墊圈最好不用,如果一定要使用的話,應經常清洗消毒。馬桶容易沾染尿漬、糞便等汙物,衝水後如果發現仍留有殘跡,一定要及時用馬桶刷清除幹淨,否則容易形成黃斑汙漬,也會滋生黴菌和細菌。養成衝馬桶洗馬桶的好習慣是搞好廁所衛生的不可小視的一環。
16、筷子久用不換
許多家庭使用筷子,久用不換,看起來節省,其實是一種不好的生活習慣。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筷子容易傳播幽門螺旋杆菌,這種病菌又容易促成胃炎的發生。一雙筷子使用半年後,上麵就會長期殘留許多細菌和清潔劑,致病的機會很多,特別是多數家庭洗筷子的時候並不是一雙雙地慢慢清洗,而是整把一起搓洗,很難徹底把筷子洗幹淨。要防止筷子傳播疾病最好的辦法是用消毒櫃消毒,筷子上如果刻有防滑的細紋凹槽的,洗過之後最好用濕布擦洗幹淨。
此外,一次性筷子經過加工、長途運送、包裝,等筷子擺上餐桌時,可能已經不幹淨了,居民最好對其消毒以後再用。醫院感染科經常會收治一些突發胃腸炎的患者,經詢問並沒有吃不幹淨的食物。醫生診斷,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通過筷子傳播引起的。如果長時間不換筷子,還會引發傷寒、痢疾等疾病。醫生建議,除了要對筷子勤消毒外,至少要半年更換一次,建議選購原色的(也就是沒有上漆的)筷子,最好挑色深一點的;一次性筷子最好消毒以後使用。養成洗淨常換的好習慣。
17、愛使小濕巾
常上餐館的人,愛使餐館的小濕巾擦臉,似乎已成了“衛生”習慣,但這一習慣也有弊。據報道,這種小濕巾問題大,有害人體健康。據國家質檢總局在調查發現,河北晉州等地將黑心棉幾經加工,便成了人們平時擦嘴用的小濕巾。這種一次性濕毛巾被銷往北京,包括一些知名餐館在內的50多家餐廳都在使用。而這些小濕巾,不僅原料不過關,生產、儲存、運輸的過程中,更無任何消毒和預防汙染的措施。
此外,由於目前我國對消毒濕巾添加的防腐劑還沒有種類和限用量的規定,一些企業為了保證小濕巾微生物符合要求,任意使用各種防腐劑或加大防腐劑濃度,雖能達到滅菌效果,但對皮膚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能透過皮膚被人體吸收,用這種濕巾擦臉,會引起皮膚過敏和接觸性皮炎。若用這種濕巾接觸到眼睛,會導致角膜和視力受損。
中華預防醫學會空氣微生物學會副主任委員於璽華教授認為,濕巾消毒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使用攜帶病毒的濕巾,更會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導致傳染病毒的發生。即使是達標的消毒濕巾,也不能百分之百地把手上的細菌殺死,最好的消毒方法就是用肥皂清洗。
專家指出,濕巾衛生條件是否合格,在外觀上根本無法鑒別,隻能通過放大鏡才能判斷。因此,外出就餐時,最好不要使用餐館提供的小濕巾。
18、不愛曬被褥
有的人被子蓋子一冬春,也不曬一次,褥子更懶於曬,越蓋越死,越墊越死,而且又藏菌納坊,很不衛生。被褥常曬,又暖和又殺菌,何樂而不為。也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一般來說,棉被在陽光下曬一下,棉纖維就會膨脹起來。冬天,從上午11時曬隻需3小時就可以了,最好1小時左右翻個麵。不同的材料的被子有不同的曬法。以化纖麵料為被裏、被麵的棉被不宜在陽光下暴曬,以防溫度過高烤壞化學纖維,曬時應在被子上蓋一層布,防止陽光直接暴曬。羽絨被的吸濕性能和排濕性能都十分好,不需要頻繁晾曬。若在戶外曬時,也需蓋上一塊布,經過1小時的“通風”就可以了,也可以在陰涼處晾1小時。
曬好的被子切忌拍打。很多人曬被子喜歡拍打,以為這樣能把被子裏的灰塵除掉,其實不然。因為棉花的纖維粗而短,易碎,拍打棉被會使裏麵的纖維斷裂成棉塵跑出來。如果被子上落了灰塵,用刷子刷刷就幹淨了。
經過科學方法晾曬的棉被溫暖、蓬鬆、更加舒適,讓家人每天都能聞著陽光的味道入睡,做個好夢!
19、常用抹布擦碗筷
每個家庭廚房裏都有大小不同的洗碗擦桌子的抹布,用抹布擦碗筷,也習以為常。但這一習慣也不好。因為廚房裏的汙染大,油汙多,再加上是碗筷的“聚居地”,抹布難免消毒不徹底。肉眼看著很幹淨的布,很可能因為反複使用,藏著大量有害細菌,用這樣的布擦碗結果可想而知。
有研究表明,與其用抹布擦碗筷,不如隻用自來水洗碗幹淨,自來水經過水廠的消毒處理後,含菌量遠遠低於廚房裏的抹布。
有些家庭主婦,認為擦桌和擦碗筷沒有什麼區別,於是兩種抹布混用,其實,擦餐桌的抹布和擦碗筷的不分也是維護健康的大忌。同理,用抹布擦水果也是對食品的汙染。
醫生建議是,為了保護家人健康,家裏要注意經常對抹布進行消毒;抹布油汙多,還需要經常煮沸;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去商場選購廚房專用一次性擦拭紙;碗筷消毒也建議用專用的消毒櫃;如果條件不允許,還可以采取簡單的方法,將碗倒扣,將筷子放到通風良好的筷籠裏,使其控水、風幹。這樣就能有效消除細菌、特別是能防止喜濕性細菌的孳生。
12、水晶杯盛酒
用水晶杯裝盛的食物、飲品,看起來華美絢麗,令人愛不釋手。但很多人想像不到,它也會使人慢性中毒。
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秘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水晶製品是一種頗具威脅的鉛汙染源。其中的氧化鉛含量往往高達20%-30%,用它來盛水,一般還不至於引起鉛中毒,但若用來盛酒或酸性飲料,水晶製品中的鉛就會被析出並溶於酒或酸性飲料中。實驗表明,盛酒的時間越長,酒中含鋁量就越高,加有國外的實驗證明,把1升白蘭地酒置於水晶器皿中,5年後,酒中的含鉛量可高達2萬微克/升,遠遠超過環保部門關於飲品中含鉛量要低於50微克/升的規定。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如果一個人的血鉛水平大於100微克/升就屬於鉛中毒。血液中鉛蓄積到一定程度後,會使人記憶力、智力下降,出現精神障礙、噩夢、失眼等問題。鉛中毒對兒童的危害更大,容易引起兒童智力發育障礙。因此,要盡量避免用水晶製品長期儲存酒類、果汁或酸性飲料,以免鉛蓄積引起中毒,損害健康。
五、性生活壞習慣
1、性交過於頻繁
不少男性認為,性交次數越頻繁,越能證明自己的性能力,顯示自己的“雄風”。他們竭力在一個晚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性交,以得到心理的滿足。其實,重複性生活是一種不良的性生活習慣,對男女雙方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在一天內或一個晚上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的性生活,被稱為“重複性生活”。傳統醫學認為,房事過度會耗精傷氣,古語有“縱欲催人老”、“房勞促短命”的說法。重複性生活對男女而言,首先會消耗體力,容易造成體質狀況低下,隨即也會影響精神狀態,甚至思維能力、記憶力、分析能力等也會受到不良影響。性連續的邊疆與重複發生,還會加重性神經中樞與性器官的負擔。經常勞累的結果必然是引起性功能衰退,造成性器官“未老先衰”。
男性經常重複性生活,性器官反複、持久地充血會誘發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患,造成會陰部不適、腰酸背痛,有時還會出現血精。另外,由於第二次性生活出現射精的時間肯定比第一次要長,長期如此會誘發勃起功能障礙、不射精、射精時間遲緩、性生活無快感等功能障礙。其實大自然對人的生活頻率有一個大致的安排。男性在性生活後常常有一個不應期,即房事結束後有一段時間對性刺激不再發生反應,這實際上是對男性的一種保護。
對女性來說,重複性生活可導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出現精神不振、麵色蒼白、頭暈、心煩、口幹等症狀。其次,女性經常重複性生活,性器官始終處於充血狀態,還會導致盆腔充血,產生腰酸、下身沉重等不適感,甚至誘發多種婦科疾病,如月經失調、盆腔炎、宮頸糜爛等。
有此年輕夫婦認為重複性生活,可以增加受孕機會。事實上並非如此,正常情況下,男性精子由產生到成熟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夫妻性交過於頻繁,精子就會供不應求,質量也會變差,從而影響受精。此外,精子作為一種抗原物質,頻繁地對女性刺激,會使女性不斷產生精子抗體,使精子發生凝集或失去活力,直接影響受精。可見性過頻,往往事與願違。
如果夫妻兩地分居,一周甚至一兩個月才見一次麵的話,偶爾重複性生活是可以的,但不宜每次這樣,否則也會給雙方的健康帶來弊端,性生活中最忌諱的就是無規律頻繁地性交,這樣最容易導致性生理及心理疾病。即使是兩地分居的夫妻,也要注意有節製率地過性生活,盡量避免重複性生活。以利男女雙方身心健康。
2、新婚貪歡
剛剛結婚的青年男性,正是生機勃勃之時,體力、精力及激素分泌都非常旺盛。但如果隻圖一時歡樂,性生活過於頻繁,往往會給身體帶來損害。
祖國醫學認為,腎是生命之根本,精生於腎。而房勞耗腎精,生命之根受損,則精疲力竭,“命同朝露也”。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男子性功能的發動與控製,與大腦皮層的神經“司令部”有關。若十分縱欲就會引起大腦皮層的高度興奮,隨即可發生衰竭性的疲乏,甚至還會使性功能降低,繼而出現陽痿。從生理功能講,精液並非像有些學者所說,是分泌物,射精不過是損失一點蛋白質而已。其實,精液產生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精液包括精囊液,前列腺液和精子。過頻射精必然會增加睾丸的負擔,並可因“反饋作用”抑製腦垂體前葉的分泌,導致睾丸萎縮,從而加快衰老。同時,還會損失大量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人體細胞功能的局部調節者,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對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神經係統以及胃腸道正常機能有著廣泛的影響。前列腺素不足,就會使上述器官係統發生病變。另外,精液中還含有0.2%的鋅元素。鋅是構成人體蛋白質所必需的。過頻射精必然造成鋅元素的量遺失,時間一長會出現頭暈眼花、四肢無力、心慌氣短、失眠健忘等症,以至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招致疾病襲身。因此,新婚男性節製房事是至關重的。最和諧、最適宜、最科學的性生活,是以保持次日良好的心理、精神狀態為宜,切莫隻圖一時之快而影響身體健康。
3、性生活雜亂
有那麼一些人以性亂為樂,男女皆有,以性伴侶多為自已的榮幸,隨便遇到異性都可以上床,經常找暗娼發泄性欲,勾搭男人滿足肉欲,甚至男女群伴亂性,這類人已經是心理病態,這是性生活一種陋習、惡習,應及早回頭是岸,否則會自食其苦果。還有的單身或獨守空房的男女,或出差單人在外者,出入於酒吧、咖啡廳、舞廳等娛樂場所,在遇到合適的異性時,心有靈犀一點通,雙雙到旅店開房,事後各奔東西,無所牽掛無後顧之憂。但在這“一夜情”之後,還是發生了許多故事,有的染上性病煩愁一生,有的巧遇親友的朋友被騷擾被勒索,有的惹禍上身破財傷身……對女性而言,擁有過多的性伴侶還會使多種癌症患症率大大增加。“一夜情”不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更不應是“時尚”,還是少去嚐試為佳。
有道是:情多非好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專情,這符合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也符合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也符合人們身心健康的需要。奉勸那些多情郎妹,還是收心養性為佳,生活不僅僅隻需要情的滿足,多給點時間充填在工作、愛好、家庭等等之中,還有更多的情趣可以使人生更幸福。可不要染上性生活雜亂壞習慣。
4、包“二奶”
包“二奶”是一種比較固定的公開婚外情,有人稱之為“家裏紅旗不到,外麵彩旗飄飄”,為了護好兩麵心上的旗,有的縱欲男人奔波於家裏家外,精力和時間都令人疲憊不堪,而且心理上總是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不僅影響到健康,而且還會引起如“一碗水端平”、“東宮娘娘想入正宮”、“三奶第四者”等等事件的發生,最終都是以悲劇收場為多。
作為二奶思想負擔更重。
①怕大奶殺上門來。遇上潑辣點的大奶,整天對你圍截纏打,就是性格溫順點的大奶,也不知道哪天會扶老攜幼地哭上門來,時刻悚然心驚,生出許多恐懼來。
②怕無法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包二奶的男人都花心,今天愛死了你,明天都不保險還愛著你。更有的男人天生有收集女人的愛好,纖柔嬌弱如林黛玉一般惹人愛憐的要,善解人意如薛寶釵一般引人遐思的要,能幹潑辣如王熙鳳一般會交際會掙錢的也要。很難有哪一個女人能滿足他所有的愛好,更不要說紅顏會老,青春易逝了。
③怕社會輿論的指責。特別是《新婚姻法》出台以後,二奶更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不要說來自大奶方麵的壓力,就是自家後院也難免失火。父母的責罵、朋友的鄙視、同事的冷眼,會讓人冷徹心肺。但其實內心又何嚐不渴望得到理解與認同呢?
④怕獨守空房的孤寂。包二奶的不是大款就是權貴,有頭有臉的多數。許多場合二奶見不得光亮,隻能獨守空房。為了二奶的身份,她本來已失去了很多屬於自己的朋友與空間,人閑著,連說句話的人都沒有,就是病著,也是自己照顧。
⑤怕敵不過親情的牽掛。也許人家家裏的黃臉婆不再是你的對手,但他親生的孩子卻和他有著割不斷的血脈之情,民間有句老說叫做“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孩子是大奶和你爭奪的撒手鐧,所謂虎毒不食子,為了孩子的利益,最愛你的男人也有個限度。真正不顧小孩子死活的男人是少數,就算讓你有幸遇上,你也會從心底裏覺得害怕——一個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要的男人,會要你多久?
⑥怕出生一個“黑孩子”。所謂“黑”是指沒有身份的私生子,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大人小孩子都要承受長期的精神壓力。有的二奶為了給孩子正名,千方百計去掙一個大奶的身份。一開口就是一場大戰,硝煙彌漫,眼淚、拳頭、刀劍都上了,甚至不惜用上了法律,到頭來往往是兩敗俱傷。
⑦怕沒有安全感。萬一男人回歸家庭,女人隻能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記得當初張道藩棄女離妻與蔣碧微同築愛的小屋,但老的時候,他卻回了妻子女兒的身邊,享受天倫之樂,讓蔣碧微獨自一個人度過晚年。包二奶的男人本來就缺乏責任感,就自私,任何時候想得最多隻是自己,很少為女人著想的。
可見包“二奶”,不管是包者或是被包者都是一肚子苦水,皆是不良的性生活帶來的,應引以為戒。
5、帶病性愛
帶病過性生活,也是一種不好的性行為。我的一位年過花甲的鄰居,一天夜晚性動,與老婆發生性交,未終心髒病突發,老婆將他從身上拉下,便一命鳴呼,實是惋惜。專家指出,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一定要控製性衝動,不能做房事。如:
①心肌梗塞。老年人患心肌梗塞2個月內,要禁止過性生活。一般來說,病人若能有上兩層樓梯的力量,就能完全承受性交所需要的活動量。性交前應限製食物的攝入,更不要飲酒。性交時可選擇夫婦比較放鬆的體位,一旦出現胸痛、胸悶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性生活。
②心絞痛。該類患者性交前宜服甲長效三硝酸甘油脂或麝香保和丸,以防心絞痛發作。對有精神緊張的老年人,性生活前可服少量鎮靜劑,如安定等。心絞痛病人性交姿勢宜選坐位或立體,避免吸煙、飲酒和飯後性交。
③高血壓病。高血壓過高(舒張壓高於120毫米汞柱)或血壓不穩定且有上升趨勢的病人,不要過性生活,以防發生意外。高血壓病人最好在清晨過性生活,並應控製好性交的頻度和持續時間。性交時一旦出現頭痛等不適症狀時,要立即停止性生活。
④慢性支氣管炎。老慢支病人性交中度用力時,就可出現呼吸急促,影響性生活正常進行。故用力要輕微,頻度要緩慢,酌情過好性生活。對病情嚴重者,要禁止性交,以防發生意外。
6、過於摟壓頸部性交
為了表示親愛和激烈情緒,有的人在性交時愛用力摟壓對方的頸部,這也是一種很危險的習慣,因為人的頸部兩則各有一條較大的動脈,分別稱為左頸總動脈和右頸總動脈。用手輕壓,就會感覺到它的搏動。位於人體頸部外側中段的頸動脈有一個略為膨大的部分,這段膨大的血管外膜內,有許多壓力感受性末梢裝置,這就是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這個壓力感受器比較敏感,當受到血管外的壓力作用,如血壓高、外力壓迫等,就會反射性地引起血壓驟然下降,使腦部缺血缺氧而發生暈厥。嚴重者可導致反射性心搏驟停而致停而致死。因此,性生活時緊摟頸部,就有可使頸動脈竇受到壓迫,發生昏厥或更嚴重的後果,所以摟住對方的背部比較安全應注意。
7、性“懲罰”
夫妻吵架有很多不良的習慣,如摔東西,大打出手、離家出走,鬧離婚等等,對夫妻間的感情大有傷害,但是傷害夫妻間感情的還有一件,就是性“懲罰”,在這方麵,妻子掌握著“房事大權”,更容易采取拒絕丈夫性要求的方法來報複。性懲罰是加深夫妻之間隔閡的大敵,會大傷對方的自尊心。須知,夫妻性生活恰恰是雙方和解的良好契機。所以夫妻吵架不要動不動就來個性“懲罰”,以免給對方造成大的感情創傷。
8、借酒縱欲
借酒助“性”,飲酒縱欲,是性生活中一種壞習慣,從醫學角度看,飲酒“縱欲”對健康很有害。酒盡管有一定壯陽催欲效果,但這種作用是即時性和短暫性的。借酒助欲容易使男子縱情施瀉而不能自製,必欲竭其精而後快。經常如此,腎精將過度耗散,日久會導致“男子精液衰少,陽萎不舉”等疾病。《史記·倉公傳》載:齊侍禦史成久患頭痛,且生癰疽。原因就是“成之病得之飲酒且內”,也就是經常醉酒入房所致。倉公斷言他“後八日嘔膿血死”,果然,“成即如期死”。在我國古代醫書中,對酒後縱欲的害處也有論及,唐代孫思邈就告誡:“醉不可以接房,醉飲交接,小者麵黯咳喘,大者傷絕髒脈損命”。
把飲酒縱欲當作一種享樂,也往往事與願違。經常醉後做愛,由於神經係統高度興奮與性器官廣泛充血,會促使人體能量的高度消耗,性器官功能的適應性和敏感性逐漸降低(性興奮閾值降低),有的還可能完全失去“性趣”有的縱酒者即使在戒酒後數月或數年仍不能恢複正常的性功能。有關資料表明,在酒精中毒中,男性50%,女性25%患有性功能障礙;其中男性的40%有陽痿,5%—10%有射精障礙,在戒酒後數月或數年恢複正常僅5%;女性約30%—40%性欲減退,15%性高潮喪失或降低。
現代性醫學研究發現,性交前飲用少量的酒,會增強性欲以及提高性興奮。但飲酒過多則反而產生性抑製。大量、長期飲酒不僅使性激素的負反饋被破壞,性腺失去代償,最後導致性腺萎縮,因而會發生性欲減退、陽痿、射精困難等,同時酒精還會直接影響精子的生成,導致精子總數下降,精子畸形等,引起不育或畸胎。女性大量飲酒,不僅會導致性興奮困難、性高潮次數減低,還會引起早產、難產、妊娠毒血症和新生兒窒息症。臨床所見“星期天孩子”,其智力低下或畸形很多是酗酒造成的。
六、治病服藥壞習慣
1、小病大治
近幾年來,小病大治現象猶如流行病一樣在城鄉各地不同程度地“流行”著。有醫生為了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置病人經濟承受能力和藥物的毒副作用於不顧,哪怕是小傷小病,也開幾十元、幾百元的處方;亦有的享受公費醫療者小病大養,除了開價格較高了藥、進口藥品之外,還有昂貴的補藥或補品,動輒就是一大堆。有的小病通過食療,體療加些調養,可以很快好轉,不一定非要大治不可。
例如有人因工作壓力或者心情一時不好,而引發了失眠症,就不一定要吃藥,可以通過體育活動或找朋友聊天等方法來放鬆心情,減輕壓力,也可治好。再如患了肥胖症,也不能大吃減肥藥來治之。專家指出,肥胖是一種很複雜的身體異常,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決不能追求在短時間內迅速減去脂肪,在非常時期更應該倡導穩步的健康減肥,尤其不要忽視體育運動。
有稍有肥胖的女性熱衷於服用減肥藥來保持苗條的體型,殊不知這是一種危險的做法。許多減肥藥有抑製吸收的功能,加上體脂含量過少,容易引起內分泌紊亂,雌激素水平減低,很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症和免疫力下降。可見小病大治的危害性,不但小病沒治好,反而引起了大病或者絕症。小病大治,濫用藥物,是一種不良的治病服藥習慣。不僅是對患者不負責任的做法,也增加了病人家庭或國家的經濟負擔。很多藥物,尤其是一些高檔抗生素,長期或過量使用會引起諸多不良後果——致使患者產生耐藥性,給以後疾病的治療造成很大麻煩,且可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一位男性青年因包皮環切術後稍有感染,一位醫生給開了200片氯黴素,嗣後不久便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經多方醫治一年多,花去一萬多元,終因回天乏術而死亡。而更多的是,有人長期使用高檔抗生素,造成口腔黴菌性潰湯、皮膚粘膜感染及抗藥性增強,導致有病難以治療。小病大養者若經常補品、補藥不斷,亦會使身體素質走下坡路,若補之不當,則無異於火上加油。
老年人更不能小病大治,也不能一味依賴藥物,因為人到老年,身體各係統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衰退,因此,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解毒、排泄和抵抗藥物副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易在體內積蓄中毒。所以,老年人除必需用藥物治療的疾病外,一般的醫療保健不宜完全依賴藥物,而應當盡量利用其他療法,如飲食療法、體育療法、針灸、按摩、推拿、理療等,以免除藥物對肌體的危害。在需要藥物治療時,對有毒性或副作用強的藥物,除非萬不得已,應盡量少用,或改用其他較為安全的藥物。老年人易患便秘和失眠。失眠是因老年人本來睡眠時間減少,加上其它種種原因所致。因此,決不可依賴於藥物,而應當采取別的辦法。再如便秘,可以采取飲食療法,早起空腹喝半碗淡鹽開水,或衝點蜂蜜水喝,多吃蔬菜瓜果和植物油,生活規律,注意多活動,養成定時大便習慣,基本上可以解除,偶爾急需時,可選用“開塞露”,盡量不用瀉藥;失眠也是這樣,一般可以通過練氣功,注意生活規律,睡前靜息排除雜念,就會安然入睡。
有首詩寫道:“世間是藥毒三分,亦能救命亦殺生,求醫服藥需適度,健康長壽靠自身。”一點不錯。長壽主要是靠適當的鍛煉、飲食營養、生活規律、心胸豁達、精神愉快來實現的。絕不能小病大治或依賴藥物,這才是正確的益壽延年的方法。
人到中年,是許多疾病易發的年齡,服藥是難免的。然而,服用以下藥物,可引起藥源性精神異常。如治潰瘍病用的甲氰咪胍可致頭痛、頭暈、疲乏、嗜睡、智能下降,少數人可出現煩躁、幻覺、妄想、記憶力下降,甚至有易哭、易怒等性格反常表現。治療腦動脈硬化的常用藥物氟桂嗪長期應用時可使人心情變壞,精神不振。心得安、卡托普利、維腦路通、呱唑嗪等藥品也能引起精神活動異常。而利多卡因、奎尼丁等可引起行為異常、煩躁、癡心妄想、胡言亂語。胺碘酮則可引發幻聽、多語、衝動行為、自責妄想、強哭強笑等等。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治病服藥可要慎之又慎,小病大治,隨便吃藥,可是對生命不負責任的行為習慣。
2、亂求醫藥
有病求醫服藥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吃藥上癮,或者亂求醫藥,一味地吃好藥、吃“洋藥”都是有害的,甚至可以造成生命的危險,路走錯了可以回頭,藥吃錯了就很難回頭了,亂求醫藥可不是一個好習慣。
藥物是人類用來治療、預防疾病的化學物質,對維護人體健康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同時也有副作用,使人體發生變化反應、中毒或免疫係統的抑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