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幸,這次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但可以料定,對方不會就此罷休。自己在明,對手在暗,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天一”片廠從此怕是再無寧日。
邵醉翁仰天長歎,顧慮重重。
這以後,邵醉翁加強了防範意識,作了徹底的火災隱患排查,要求工作人員時時警醒,慢慢地,似乎一切又恢複了平靜。
但邵醉翁仍然時刻提心吊膽,他總覺得事情還沒有完。果然。在1936年8月6日,僅距上次火災37天,邵醉翁的擔心變成了現實。一場更大的火幾乎吞噬了整個“天一港廠”,損失巨大。
火災發生在深夜,而且是從存放拷貝的片庫燒起來的,值守夜班的人發現火情的時候,整個影片庫房已經一片通紅。那些易燃的膠片一沾火星,立刻就被點燃,一時大火熊熊,火光衝天。加之夜風助火威,大火愈燒愈烈,在片場迅速蔓延。
住在廠裏的員工和周圍的鄰居們,見到火光都趕來撲救。稍後,香港消防車也來到火場。但因為片場都是易燃物品,大火根本無法控製,這場火整整燃燒了兩個小時。
邵氏兄弟經營了十來年的電影事業,在這兩個小時之內,灰飛煙滅。影片庫房裏的全部存片和拷貝,都化成了灰燼,就連影片庫房都變成了一片廢墟。
兄弟四人殫精竭慮創立起來的天一公司,就這樣付之一炬。邵醉翁站在這堆焦黑成炭的廢墟之上,欲哭無淚。
香港警察曾介入此案,但來到現場,大火已經把所有痕跡消滅得幹幹淨淨,什麼線索也沒有找到。江湖上傳說是有人故意縱火,上海人到廣東人地盤來搶食,要給他點顏色瞧瞧,但也隻是傳說,並無憑據。
其實這一切對於邵醉翁來說,都已經不重要了。案子破了又能如何?反正“天一”廠已經不存在了。這把火不僅燒掉了“天一”廠房,更重要的是,它燒掉了邵醉翁的雄心。邵醉翁萬念俱灰,鬥誌全無,大病不起。
遠在南洋的邵山客和邵逸夫聞訊,急急趕到香港。躺在病床上的邵醉翁一見兩個弟弟,不禁涕淚橫流。他無力地對兩個弟弟說:“我已經無能為力了。重振‘天一’,隻能靠你們了。”
邵逸夫和邵山客,畢竟沒有親自經曆火燒港廠的慘烈場麵,心態尚能比較客觀。況邵逸夫骨子裏本就不服輸,遇到困難從不低頭。如今雖遭此重創,亦不頹敗。他對邵醉翁說:“大哥,你且安心養病。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放心,咱們的‘天一’決不會就這麼倒了的。”
邵山客也說:“是啊,香港的拷貝雖然燒了,但我們南洋的母片還在啊,‘天一’垮不了。”
邵醉翁聞言,稍覺安慰。但還是有興衝衝。他充滿顧慮地說:“這兩場大火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有人在暗中時刻想害咱們,這讓人防不勝防啊。江湖險惡,我是沒有勇氣再幹這行了,你們兄弟好好幹吧,但想我一生謹慎,尚遭此暗算,從今往後,你們更要處處小心。”
邵山客和邵逸夫點頭答應。兄弟三人決定,由留在上海的老二邵村人來香港主持局麵,把邵氏電影在香港繼續下去。邵山客和邵逸夫仍回南洋,繼續發展那裏的事業。而邵醉翁,則回到上海休養。
從此,20世紀30年代名噪一時的影壇霸主、天一影片公司創始人邵老大,就這樣淡出了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