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挖角大戰(2 / 3)

聲名鵲起之後,製片公司趁熱打鐵,又讓林黛連續拍了《春天不是讀書天》、《吃耳光的人》等影片。影片不算轟動,但林黛的形象卻益發為港人所熟悉,漸漸深入人心,從而基本奠定了她的影壇地位。

在林黛日益走紅的時候,永華公司卻江河日下,漸失往日風光。此時林黛羽翼已豐,便與嚴俊一起,趁機雙雙離開了“永華”,穿梭於各大製片公司之間,自由接片。正值原“永華”宣傳主任朱旭華在“永華”解體後自組了一個“國風公司”,籌拍影片《金鳳》,誠邀林黛嚴俊二人聯袂主演,上映後很得觀眾喜歡,林黛的形象大受青睞。

不久,“電懋”的前身“國際機構”在港成立。總經理歐德爾很快就注意到在香港頗具票房號召力的這一對俊男靚女,“國際機構”資金力量雄厚,加上歐德爾的誠意,兩人痛快地答應了歐德爾要他們去日本拍片的請求。在日本,嚴俊執導,林黛主演,拍了《菊子姑娘》、《死魂穀》兩部黑白片和《歡樂年華》一部彩色歌舞片。稍作休息之後,林黛拍了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影片《紅娃》。《紅娃》是“電懋”巨製,仍在日本拍攝,林黛和男演員王引演對手戲。《紅娃》投資多,宣傳力度大,影片拍攝考究、製作精良,一上映,林黛的名字即隨之響徹香港,從此大紅大紫,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女明星之一。

林黛走紅之後,因她是自由之身,各製片公司的老板都找上門來,希望能請她為自己的公司拍片。這其中,就有邵氏父子公司的邵村人。

當時,在大趨勢的帶動下,邵村人的南洋片場也在拍攝國語片。邵村人雖然生性吝嗇,卻具備極為敏銳的商業眼光,他看到了國語片演員林黛可能帶來的票房價值,於是一改他“低投入、小製作”的宗旨,不惜重金,請嚴俊和林黛主演了由王引導演的上下集影片《亂世妖姬》。同一年,林黛還與嚴俊聯手主演了邵氏公司的影片《梅姑》、《追》,由嚴俊親自執導,二人在影片中的表現十分出色。

凡是林黛參演的影片,場場爆滿,片片叫座,所以這些影片為邵氏公司帶來了十分理想的票房收入。邵村人於是繼續請林黛和邵氏的頭牌小生趙雷聯手主演了《黃花閨女》、《春光無限好》,和羅維主演了《窈窕淑女》三部影片。值得一提的是,這三部影片的導演是同一個人,即後來鼎鼎大名的李翰祥。

林黛為邵村人大賺票房,令“電懋”的陸運濤很是不平。他自認林黛是被“電懋”一手捧紅的,如何能為競爭對手效力?他嚴命經理鍾啟文,一定要把林黛挖回來。林黛年輕,習慣事事聽從嚴俊,麵對“電懋”的攻勢,她又去請教嚴俊怎麼辦。其時嚴俊也正在為邵氏服務,為邵氏公司導演了《龍鳳配》、《月落烏啼霜滿天》、《馬戲春秋》三部片子,自己任男主角,與邵氏當家花旦尤敏演對手戲。但當林黛問到他時,嚴俊卻並不讚成林黛忠誠於邵氏公司,他的意思是,作為演員,你隻屬於你自己,不要固定在某一條船上,要讓所有的公司都求著你為他們拍片,你的分量才會重,身價才會高。

林黛聽從了嚴俊的勸告,答應了鍾啟文,與“電懋”的當家小生雷震聯手,主演了由嶽楓導演的“電懋”影片《金蓮花》。

可以說,《金蓮花》的拍攝,是林黛演藝生涯的又一個高峰。金蓮花是一個歌女,自幼與養母相依為命。因歌聲甜美,相貌出眾,贏得了富家公子程慶有的愛慕。金蓮花被他的真情所感動,二人雙雙墜入愛河。但程慶有乃豪門之子,父母決不可能允許他和一個歌女成婚,果然,他們的事情被發現後,遭到程慶有父親的強烈反對。程慶友無奈高壓,娶了門當戶對的妻子。但心有所屬的程慶有對妻子全無感情,使妻子大為痛苦,終至抑鬱成疾。眼見妻子病情日益嚴重,程慶有卻仍對金蓮花迷戀不已,金蓮花隻得毅然斷絕與程慶有的關係,遠走他鄉。而程慶有不顧家人反對,執意追隨而去……

林黛雖是名門之後,但從小父母離異,隨母輾轉飄零,多受冷遇,所以對金蓮花的命運頗有感受,演來極為投入。《金蓮花》於1957年2月公映,立即引起轟動。1957年在日本東京舉辦第四屆亞洲影展,林黛憑借《金蓮花》一片,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稍後又在台灣影展中獲金鼎獎最佳女主角,摘得“雙後”殊榮。

林黛的事業如日中天,本人也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坐冷板凳,變成眾製片商爭搶的對象。本來,林黛與邵氏公司一直存在良好的合作關係,但邵村人的吝嗇,讓他終於沒有水漲船高地給林黛大幅提高片酬。對於一個有票房號召力的大明星來說,片酬的多少,不僅是衣食的保障,也是身份的象征,所以林黛在拍完同邵村人簽約的影片後,拒絕繼續簽約。

與此同時,“電懋”卻對林黛加強了攻勢。林黛剛剛依仗電懋的影片《金蓮花》躋身於大牌明星之列,對“電懋”心存感激。“電懋”又開出了優厚的條件,還表示要專門為林黛設立一個創作班子,打造精良影片。所以林黛權衡之下,雖沒有同“電懋”簽長期片約,卻答應今後不再為其他公司拍片,專為“電懋”效力。

正這時,邵逸夫來到香港,主持邵氏公司大局。他出手不凡,建造了清水灣影城,然後招兵買馬,廣納賢才,各路神仙齊聚清水灣,一時清水灣影城內人才濟濟,熱鬧非凡。但邵氏缺少的,恰是對於一個製片公司來說至為重要的大牌紅星。邵逸夫見二哥因為舍不得投入本錢,致使林黛這樣的影星轉投電懋,為陸運濤屢建奇功,不由暗下決心,要把林黛挖回來。

其時正值“電懋”鼎盛時期,也是邵氏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邵逸夫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若想在香港影壇稱雄,必得先將“電懋”打壓下去。而邵逸夫選擇林黛作為戰役的開始,是深思熟慮過的。林黛正值演藝生涯的高峰期,人又年輕,前途遠大,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價值。同時,無論是“電懋”還是林黛,在當時的香港演藝界,都具備很大的號召力,“電懋”的林黛倘加盟邵氏,對其他明星亦是一種暗示。邵逸夫這著釜底抽薪,一方麵充實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麵也挖走了對手的看家演員,使其勢氣大減,實在是至關重要的一役。於是邵逸夫決定親自披掛上陣,以打好這一仗。

林黛當時被“電懋”嚴密控製,其他電影公司若想約見林黛,都頗費周折。“電懋”經理鍾啟文按照陸運濤的指示,仿效好萊塢,對旗下明星實施控製。對於林黛,他不便直接控製,就不斷給林黛講一些好萊塢明星的例子,誰脫離公司私下接見記者,結果被記者弄得下不來台;誰又私下與人吃飯被發現,鬧出一場莫須有的緋聞,被公認為道德敗壞的人,形象一落千丈,拍的電影都沒人再看雲雲。林黛涉世未深,被這些或真或假的話唬得戰戰兢兢,覺得外麵的世界充滿凶險,當即向鍾啟文表示,自己拍片之外的活動,也聽從公司安排,不會自作主張。這正是鍾啟文所要的效果,於是林黛在“電懋”的片場內外,總有人前前後後地跟著她。林黛自覺很受照顧,為此還十分感謝鍾啟文。

邵逸夫為挖林黛,可謂費盡心機。他想了許多方法,欲同林黛接觸,皆因林黛被“電懋”嚴密看管,不得實施。最後,邵逸夫決定采用最簡捷而傳統的方式——請林黛吃飯。

中國人自古習慣於在飯桌上解決問題。一餐飯裏,暗藏玄機。飯桌上氣氛融洽,且冠冕堂皇——人總要吃飯的,不似其他事情需要回避眾人。邵逸夫此舉,若是在飯桌上談笑間水到渠成,將林黛拿下,自然皆大歡喜。若不成,也並不丟顏麵,無非是一位製片公司老板與曾經合作過的演員吃了一餐飯而已,並無特別之處,不至於讓小報記者借此大做文章,炮製出花邊新聞來。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看似簡單的一頓便飯,其實是邵逸夫為林黛精心設計的宴席。

鄒文懷把電話打到林黛家裏。林黛的私宅,是“電懋”公司唯一不便插手的地方。但林黛仍然很警覺,因為鍾啟文曾經叮囑她,不要隨便和其他電影公司聯係,他們都是要利用你,要麼打聽公司的秘密,要麼打探你個人的隱私,對公司和個人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