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獨具慧眼,轉投無線電視(2 / 3)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設有兩個台,分別為“翡翠”、“明珠”,采用當時最先進的無線發射傳送訊號,因此大家習慣將它稱為“無線電視”、“無線”等。無線台平均每年製作5000多個小時的娛樂、新聞、教育及公共事務等方麵的節目,是亞洲地區當時首屈一指的私營商業電視台。

現在人們提起香港電視台,首先會想到無線電視台。其實,香港的另一大電視台——亞洲電視台(簡稱ATV),比香港無線的曆史要久遠許多。

亞洲電視台的前身是“麗的映聲電視台”和“麗的呼聲電台”。麗的呼聲廣播電台成立於1949年3月。麗的電台的母公司在英國,在東南亞還設有分公司。1957年5月,麗的集團在香港另組的有線電視台“麗的映聲”開播,這是香港以及東南亞地區的第一家電視台。

麗的電視台掀開了香港電視廣播新的一頁。但是,在當時的香港,電視還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它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每月每戶需繳納25港元的服務費。相當於一個學徒工的月薪,按當時生活水準來說相當昂貴,一般市民難以負擔。所以隻有640戶租戶,公司每月隻有一萬六千元的毛收入。

麗的開播時,隻有一個英語頻道,每天播映四小時。60年代初期,原電懋公司經理鍾啟文被陸運濤辭退,遂投到麗的映聲旗下,以中文頻道總經理的身份,負責籌辦中文頻道。從此,麗的映聲增加了以粵語為主的中文頻道,時間延長到每天六個小時。這一改革,使用戶立即大幅增加,並且還招來了成批的廣告。因為發展前景十分光明,麗的總裁在廣播道購置了一塊地,大興土木,建造麗的電視大廈。

麗的的節目標準,由節目總監鍾啟文按照個人喜好自己說了算。鍾啟文做過“電懋”總經理,算是其中行家。而無線的總經理,最初是一位澳大利亞人,他做過墨爾本電視台台長,但是他不懂中文。於是,他以自己的中國女傭的意見作為參考標準。每天節目播出,他都要通過翻譯詢問女傭意見,並作出相應調整。

鍾啟文雖是其中專家,但未免遠離大眾。而電視恰恰是最為大眾化的藝術,因此作為專家的鍾啟文的評判,往往不如女傭的意見更能迎合市場。

無線台的總經理把原墨爾本電視台的一個綜合節目“墨爾本今夜”,照搬過來,改成“歡樂今宵”,自1967年11月在翡翠台正式亮相之後,立即成為香港電視界最受歡迎的王牌節目。

1971年,無線第二任總經理餘經緯,改進設備,改為彩色播出,“歡樂今宵”成為無線電視彩色革命的第一炮。

無線采用先進的無線發射台播送,對用戶免費,同時節目豐富,又是彩色,播映時間也長,一時令麗的頗感難以招架。

就這樣,麗的成立最早,占得市場先機;無線後來居上,頻出奇招,兩家電視台爭得不亦樂乎。但總之,老牌麗的,在新成立的電視台麵前,還是顯出了頹勢。當時一家報社的記者寫過“麗的不麗,無線無限”,可看做是當時兩家電視台的真實態勢。

麗的在競爭麵前,隻能革故鼎新。1973年,麗的也改為無線播出,彩色放映。奈何出手已晚,在設備改造過程當中,因不得不停播一個月,還喪失了一部分老觀眾。而無線的辦公場地,租用的是邵氏影城部分房屋,有影城中現成的各種設施和藝員做後盾,節目自然辦得多姿多彩。

1975年7月,又有一家“佳藝電視台”在香港成立。表麵看,香港電視領域由“二虎相爭”變為“三足鼎立”。但事實上,“麗的”與“佳藝”此時完全不具備與無線抗衡的實力。

香港的電視業,同電影業一樣,均是爭鬥非常厲害的行業。位於香港九龍的廣播道,曆史上曾經薈萃了香港所有的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一共是五家機構,故被戲稱為“五台山”。

香港“五台山”是各路英雄豪傑大顯身手之地。香港電視三台對峙的局麵,持續了大概兩年,被一個女英雄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