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打援”(2 / 2)

張春橋和姚文元不由得暗暗佩服江青的眼力:倘若她在北京組織寫批判《海瑞罷官》的文章,即使有人寫,也無報紙會登——要不,隻能求助於《解放軍報》,而《解放軍報》毫無“民間”色彩!

從北京不斷傳來“秘密”摸來的消息,使張春橋、姚文元如坐針氈。

吳晗,這個北京市的副市長,居然有恃無恐地說:“如果真是要討論對海瑞的評價,我可以奉陪,寫文章參加爭鳴。但姚文元是在扣政治帽子,我隻能保持緘默,以示抗議。”

被“圍困”了的吳晗如此不把姚文元放在眼中,是因為他有著“援軍”。

有人密告張春橋、姚文元,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主管文教工作的書記鄧拓,是《北京日報》編者按的定稿者。鄧拓在《北京日報》社、在中共北京市委會議上,多次表態:

“這次討論,要在學術界造成一個好的風氣。就是真正照《北京日報》‘編者按’那樣搞,貫徹‘雙百’方針,實事求是地辨明是非。文章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勢取勝。要讓人家說話,不要一邊倒。在真理麵前,人人平等。過火的批評要糾正,不能一棍子將人打死。”

密報!密報!從北京又傳來緊急消息;鄧拓從北京許多高等學校抽調文史專業教師,組織成一支隊伍,要以《北京日報》為陣地,反擊姚文元!

密報!密報!就連鄧拓麵對這些教師所講的一席話,也被急急地密報到張春橋、姚文元耳中。鄧拓很明確地說:“姚文元的文章不是結論。吳晗同誌也不是一無是處。我專門查對過原文,姚文元的引文歪曲了吳晗的意思。他這樣搞很被動,有心人多得很!你們思想要解放,寫文章不要有顧慮,不要怕自己和吳晗有共同之處。要擺事實,講道理,采取商榷的態度,不要扣帽子。有什麼看法就寫什麼看法。……”

密報紛至遝來。張春橋把主攻目標從吳晗轉向鄧拓。他向姚文元麵授機宜:你去準備批鄧拓!

這樣,姚文元在討論《海瑞罷官》的過程中,除了以“勁鬆”、“伍丁”的筆名,拋出《歡迎“破門而出”》、《自己跳出來的反麵教員》之類“棍文”便埋頭於整鄧拓的材料。

張春橋的“圍城打援”,終於奏效:《北京日報》登出了《從〈海瑞罷官〉談到道德繼承論》,中共北京市委的政治理論刊物《前線》登出了《是革命呢,還是繼承呢?》,署名“向陽生。”

密報!密報!“向陽生”即鄧拓!

好,好,另一支援軍也出動了:《人民日報》發表了《〈海瑞罷官〉代表一種什麼思潮?》,署名“方求”。張春橋、姚文元認定,這是一篇“假批判、真包庇”的文章。

密報!密報!“方求”即周揚!

§§第十章 拉開“文革”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