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1)

這不要緊,歐奮強有理想,有理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會感到生活的美好。因此一到家,隻要家麗摸摸他的頭,他的臉色馬上會晴朗起來,隨手抓起拖把開始拖地板。歐奮強極端熱愛衛生,經常沒完沒了地洗手,他開過一個博客,博客名就叫“一塵不染”。

歐奮強崇尚“沉默是金”這個說法,他認定不善言辭是種美德,因而他從來不會說出他的理想是什麼,這點在八十年代的大學生中顯得相當的不正常,也不知道大家當年為何會選他當班長,一個悶嘴葫蘆。可兒子滿月那天,他還是忍不住特意到白水第一百貨公司花五塊錢買來一加鎖的硬皮本子,使了吃奶的勁戳下一句話:“走出福建,走出中國,走出亞洲,走出世界。”每個字都有雞蛋大小,方方正正。

走出福建,走出中國,走出亞洲,這些都有可操作性,但走出世界他要去哪裏?月球?還是比鄰星?家麗不好意思問,也不敢笑,因為嘲笑一個人的理想是不道德的,很不嚴肅。

歐奮強一直在努力。家麗看在眼裏。家麗嘴裏不說,心裏倒是不斷地為他加油。他的希望就是閣樓裏的一隻黑箱子,箱子裏裝著幾本線裝書。這箱子有兩把鎖,鑰匙分別穿在他和家麗的鑰匙扣上,要打開必須得兩人一塊在場。家麗原先認為這樣過於鄭重,但歐奮強一再堅持,還拿兩眼叮著家麗的雙眼,於是就順了他。為了淘到這幾本線裝書,歐奮強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把白水市的每個角落跑遍了。隨著本數的增加,他頭頂那蓬烏黑油亮的鬈發漸漸稀疏零落,箱子裝滿那天,他的頭已經禿成了一座單人真皮沙發,就剩腦頂後半圈的頭發還蓬勃著。他有空就叫來家麗一起打開箱子,戴上一次性醫用手套,把那些線裝書一本一本托在手心裏,撫摸,每回手指肚隔了凝膠薄膜觸著那些發黃的紙張時,歐奮強兩隻眼睛亮晶晶的,比第一次看到兒子胯間的那坨東西還亮。

兒子什麼都比別人早,不管出生還是上大學。兒子上大學那年才16歲,揣本《全宋詞》坐著飛機輕輕鬆鬆就飛出了福建。兒子的記憶力和家麗一樣好,臉上的酒窩一邊深一邊淺,淺的像歐奮強,深的像家麗,遺傳這東西真奇妙。這一年,歐奮強決定著手實施自己的計劃,因為兒子接下去要走出中國、走出亞洲,而這兩個步子都比較大,需要大量的金錢把路麵鋪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