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K承認,L的人生給了他很大的觸動。至少,最初他也是那些隻會搖頭說“不能”的一分子,他也不相信所謂的“堅持”到底能堅持多久。但當他意識到L的堅持所帶來的巨變時,他沒有讓自己成為那群隻會說“做不了”之輩的一員,而選擇了自己成了L之後的另一個堅持者。
他今日所獲得的成績,有他的悟性打底,但更多的還是這十多年的“不離不棄”。先是離開最初的行業,轉入到書畫領域重新開始,之後無論是工作還是業餘時間,一定是素描本不離手,隨時隨地磨煉基本功。曾經有一次跟他們一起出去采風,別人走累了,會找個地方休息下打個盹,他呢,永遠精力充沛地帶著相機到處拍照。我問他:“你難道不累嗎?”他反問我:“你看到喜歡的東西會犯困?”那次采風,他除了速寫外,拍了一萬多張照片,兩周後,我有事拜訪他,他的工作室牆壁上又掛上了好幾幅新作品。
他們一定沒有讀過《一萬小時天才理論》這本書,但他們的一切行為都在踐行著這本書最精華的部分。
事實上很多吐槽這本書“操作起來很難”的那些人,也一定是從未想過去嚐試下一萬小時的人。相比,他們連一千個小時,或者一百個小時都堅持不了。任何一個願意為夢想付出時間和精力,並且不改初衷的人,不需要一萬個小時,隻需要十分之一的堅持就可以比其他人走得遠,遠很多。
一個有天賦的人,如果還能夠擁有足夠長的時間給他去做準備,我很難想象,成功會忍心拋棄他。
說到這,我就想到以前認識的一個人Z,特別有意思,每每跟他討論問題,他總是會先拋出無數的反例告訴我:“你的這個想法別人也曾經有過,但是他們失敗了。你的這個策略一定會遇到某某某的障礙,所以你去做一定不會成功。”他的意思永遠都是,無論你的想法多麼好,多麼有創意,看上去多麼具有可執行性,但這些想法一定會遇到無數的困難和障礙。所以從一開始就不要去嚐試,反正都會失敗。
在他的邏輯中,人是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當人在行進的過程中,看到路障的唯一辦法就是罵自己一頓:“傻瓜,為啥不待在原地呢”。認命,是他最愛表達的觀點,放棄抵抗是他最擅長的生存方式。
但每當我跨過路障的時候,他會悠悠然地在一旁說:“你知道嗎,其實你的運氣比其他人要好得多。”
在他眼中,我的成功不在於我的不逃避、不放棄,而在於我的運氣比他人好。似乎在整個過程中,他看不到我認真地做著計劃,周密地安排環節,妥善地處理好各類人際關係,這些為邁過路障而做的努力在他眼中從來沒有存在過,他自動忽略了整個過程,獨獨記住了開頭的艱難和最後的成功。運氣好,是對過程的唯一解釋。
這就是很多人一貫的邏輯思維。自己懼怕挑戰,害怕麵對困境,選擇從一開始就放棄,他們將自己的“失敗”認定為大眾的必然歸宿,而其他人堅持後的成功被歸類於“少數人運氣的眷顧”。宿命論從未如此地深入他們之心啊。
其實,像Z這樣的人非常多,他們不會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他們隻是認為自己一定隻能過得比別人糟糕,他們身上看不到活力和精氣神,似乎每日的生活也好,工作也罷,如程序一般,為了吃飽肚子可以繼續走路,為了滿足睡眠可以第二天睜開眼。生命中蘊含的那些美妙的東西,對他們毫無吸引力,他們僅僅隻是祈求一點,讓自己能夠繼續不動腦子,不費力氣地活下去而已。相信我,他們這類人跟抑鬱症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們缺乏的那種活力,不是對生命的放棄,而是根深蒂固的懶惰。
林妹妹曾經跟我說,很多Loser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貪”和“懶”。因為“貪心”,他們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富有,希望能夠出現一個俠盜般的人物劫富濟貧。因為“懶惰”,他們不願意自己去工作,隻希望不勞而獲一勞永逸地過著“萬一中彩票”的生活。
的確,真正能夠在人生這條不歸路上走出精彩的人,不會有不知羞恥的“貪婪”,也不會有不知羞恥的“懶惰”,他們太忙了,忙著為自己的奮鬥之路掃清障礙,忙著為自己的下一段路程做好謀劃,忙著為自己的“不離不棄”打氣加油。即便他們有“貪心”,那也是對“夢想”的“貪婪”;即便他們有“懶惰”,那也是對生活裏那些充滿負麵情緒“噪聲”的懶得搭理。
我相信,這個世界之所以會呈現出多樣性,不在於那些“烏合之眾”的數量巨大,而在於那些為數不多的人勇敢並且持之以恒地走自己的路。
最後,祝賀老K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