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我始終相信努力的意義,奮鬥的價值!(2 / 3)

也許,我老爸這輩子就喜歡當冤大頭吧。

雖然這些來投資的外地人夠狠,工作作風用我媽的話來說就是“極度野蠻”,上個項目不睡覺都要幹起來。然而,在我爸眼裏,這些人才是真正想做事業的人。聽他後來說,剛開始的3個月,其他工人是不拿錢,但他們是不斷往裏麵投錢,整個項目投資花了四千多萬,他們比誰都害怕會做不起來。那時候,我老爸是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他們也是工作12個小時,誰也不比誰輕鬆點。

沒幾個月後,一切步入正軌,他們開始正式跟我爸說,領導層是他們自己人,這裏能給我爸的就是一個車間主任的中層職位,工資1800元,他們詢問我老爸是否願意接受。也許是當時的確沒有其他的選擇,也許是當時他對這個工作了十多年的單位有感情,也許還有其他的考慮,老爸沒有拒絕,我媽也表示支持,就這麼,我爸脫下了原來身份,成了一名最普通的打工者。

從開工到年底,7個月的時間,我爸每月領1800元,那些早已離開的叔叔們常在背後嘲笑我爸傻,為了這點錢拚死拚活教人家技術,給人家進行項目改造。而他們靠著家裏那點關係,又在哪裏哪裏做了一個小幹部,不用幹活每個月還能拿兩三千工資。

(三)

生活就這麼一點一點開始恢複,我爸的工資開始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年終獎金開始從5000漲到1萬、3萬。領導層的信任隨著每年的工資而逐年增長,一晃3年過去了,我爸全年的收入變成了8萬,這對於當時的爸媽而言,是個相當不錯的薪酬,老爸與身邊的一些朋友的差距開始漸漸顯現。這個時候命運又給了我爸一次選擇。

因為技術口碑好,開始有一些周邊的企業想挖牆腳,希望我爸和單位其他的一些技術幹部能夠跳槽過去,進行企業重組,當時承諾給老爸的年薪是15萬,2003年,對於一個三四線小城市的普通打工者,15萬的年薪太具有吸引力,其他的那些技術骨幹紛紛接過橄欖枝,醞釀跳槽,甚至打算帶走一批自己的親信。一時間,人心開始浮動。

我爸沒有表態,而是直接找當時的董事長,開門見山地表示自己並不打算離開,其他人怎麼選擇他無法決定,但他不會走。沒有要求加薪,也沒有要求減輕工作量,他還是拿著他一年8萬的薪酬,做著幾乎全年無休的工作。那時候原廠已經在投資人手中擴大了三倍。

我媽說,老爸不離開一來在於為家庭穩定考慮,二來在於責任心和忠誠度。工作的這3年,雖然拿的薪酬不算高,工作也辛苦,但是管理層一直給予他極大的尊重,在生產這個部分,更是給予了全部的信任。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老爸心裏有著自己的衡量,一個正在穩步上升的企業,遠比尚未啟動的小工廠更加有前途,孰輕孰重,他清楚得很。

有時候我想,我爸媽常常幹一些很笨的事情,但最後卻往往是受益最多的人,這不是他們的運氣好,而是他們謹慎穩重、處事有原則和規劃長遠。很多事情在短期內看不到任何的起色,但隻要基礎牢靠,隻要方向正確,時間會給予他們想要的。

15萬年薪的許諾拉走了好幾位技術優秀的中層幹部,再一次,我老爸承擔起額外多出的工作,幸好骨子裏他熱愛自己的工作,希望去倒騰各種改造,否則,真不知道這些年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因為這一件事,整個管理層對老爸有了更好的看法,他們開始不斷給老爸放權,開始讓老爸進入管理層日常決策會議,工資開始脫離中層幹部標準,向一些副總的工資靠攏。更有意思的是,他們開始建議我爸入股,哪怕隻有一點點,他們也歡迎老爸加入。

一年之後,我爸的年收入進入了12萬大關,而兩年前跳槽離開追求高薪的那幫人,大多數人兩年連10萬都沒掙回來,因為小企業壓根就開不起來。

(四)

2005年的時候,我爸開始小資金入股,企業開始越做越大,本金漸漸越滾越大,等到我2009年畢業的時候,突然發現滾大的雪球可以讓父母在這個城市生活得非常好。老爸從一個小小的中層幹部,搖身變為董事,進入決策圈。

原本破產的一家國企被3000萬的投入救活,這13年,他們以這家企業作為母體,不斷進行擴建投資,成立四個分公司,同時涉足房地產和酒店等其他行業。13年後,他們不再是承租方,而是真正的企業主人、集團老總們。

我常常在想,倘若當初爸媽在破產後就徹底放棄努力呢,倘若在那些小誘惑前繳械投降呢,倘若他們真的克製不住小小的貪婪而拿了那個3000元,是不是就沒有現在的生活。

媽媽常說,這十年,似乎隻改變了我們一家的命運,那些曾經一起生活在家屬區的叔叔阿姨們,13年的生活與現在的生活並沒有太多的改變,依舊是抱怨當初的國企下崗,依舊是埋怨資本家的暴利和剝削,但僅僅隻有我家,從那個怨氣衝天的家屬區跳離出來,擁有另一種生活。

我跟朋友說,我相信“努力會改變命運”的說法,即便我承認生活中有很多人努力了卻得不到他想要的,甚至很多人無論有多努力,命運都會跟他開玩笑。但骨子裏,我還是要跟自己說“努力一定比放棄更有價值”。我身邊存在的例子不斷告訴我“隻要努力就可以改變命運,哪怕命運不會比自己想象中的好,那也一定比以前好很多”。我爸媽如此,我家裏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五)

說到這裏,我還想說說我的姨夫。他自小就沒有爹媽,被小鎮上一對老夫妻拾回家當孫子養。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老爺爺老奶奶出門要飯、拾破爛,家裏的情況不說家徒四壁,也是四麵漏風。但這老夫妻打小就跟姨夫說,一定要好好讀書,一定要離開這個小鎮,你隻有出去了才能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