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微笑是心靈結出的最美麗的花1(1 / 3)

第一章 微笑是心靈結出的最美麗的花1

——快樂學習習慣的培養

[BT2]習慣1.培養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的好習慣

興趣,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動力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能夠令孩子的學習從自發走向自覺。

陳宇華,1972年生,原籍中國,1978~1984年就讀於長沙市48所子弟小學。1984~1990年隨父母由湖南到福建廈門就讀廈門一中。1990年以廈門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成績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1990~1992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係。1992年以當年大陸惟一的本科生被錄取到美國斯坦福大學。1992~1995年就讀於美國斯坦福大學。1995~1997年就職於美國科爾尼谘詢公司香港分公司。1997~1999年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1998年就職於美國高盛投資銀行香港亞太區總部。1999年就職於默多克新聞集團北京分公司。2000年1月創辦華有德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和其他的孩子一樣,陳宇華小時候也並不是特別愛好學習,陳宇華的父母後來回憶說。大家都誇宇華聰明,父母倒覺得,小時候她和其他孩子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無論從智力上,還是對學習的興趣上。

像大多數家長一樣,在宇華一兩歲的時候,父母就給她買了許多的書,像什麼《唐詩300首》,《幼兒數學》,《十萬個為什麼》等等,一有空閑的時候,就給她灌輸,但是她並沒有表現出多麼大的興趣。往往是父母一邊講,他一邊玩,東張西望,心不在焉的,根本不感興趣。“宇華,給爸爸背背昨天教你的那首詩,好嗎?”“……”宇華擺弄著玩具。“鵝,鵝,鵝……”爸爸提醒道。“……”宇華還是不理,把玩具舉起來,突然說:“爸爸,我要好多好多的玩具!”

父母也沒辦法。看看人家小孩,說:“來,給叔叔阿姨背首詩!”小家夥就搖頭晃腦地背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父母聽著,十分羨慕。宇華連“鵝鵝鵝”都不會背。父母也不知道該如何辦,甚至有時候想,這孩子是不是有點笨呀?

那時候,他鄰居家有個小孩,就是愛玩,學習成績非常差。雖然管得特別嚴,但成績一直就是上不去。她的父母氣極了,就逼她學習,結果逼也不行,照樣地玩,就打她,誰知道打也不行,那小孩還挺倔,一邊嚎叫,一邊一個勁地喊:“我就不愛學!我就不愛學!打死我我也不學!”聽了這小孩的話,不光她爸媽生氣,宇華的父母也生氣:現在這些小孩,到底想幹什麼?學習條件這麼好,還不愛學,他們愛什麼!

宇華倒是挺喜歡小汽車的,整天拿著個小汽車擺弄,可這有什麼用?“爸爸,汽車為什麼4個輪子?”一天,宇華舉著小汽車問。“4個輪子才穩當呀。”爸爸一邊看報紙,一邊隨口說道。“那,三輪車為什麼是3個輪子?”“……有3個輪子,也就穩當了……”爸爸有些不耐煩,因為他正在看一條重要新聞。“那,自行車怎麼隻有兩個輪子?”爸爸放下了報紙,有些吃驚又有些尷尬地看著宇華,宇華正睜大眼睛看著他。父女對視了一分鍾,爸爸才緩過神來。

從宇華烏黑但充滿了疑問的大眼睛裏,爸爸像是看到了什麼!“這不就是幾何的幾個基本原理麼?”爸爸的腦子裏像有個小火花跳躍了一下,當然,這隻是實際生活中的幾個小小的疑問而已,但正因為是實際的,不是比教學上的理論更鮮明、更活潑嗎!爸爸知道該如何做了,像是大夢初醒一般!“好孩子,”爸爸一把把宇華扯到懷裏。“來,爸爸給你講!”爸爸就用最淺顯的話,認認真真地給宇華講著。令爸爸感到特別高興的是:這次宇華竟然一動不動,昂著腦袋,老老實實地聽著爸爸的話,既不亂講話,也不做小動作了。調皮、不愛學習、不會背“鵝鵝鵝”的宇華,現在多麼像一個好學生啊!

這件事情給父母很大的啟發,那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前聽這句話,父母還不太相信,興趣?她根本不去學習,哪裏來的興趣?她哪裏知道學習的興趣?難道,隻是吃啊,玩啊這些興趣?現在,父母明白了,興趣不僅僅存在於課本中,課堂上,更多的是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從此,父母也開始發現,宇華原來是個非常愛學習的孩子:她老是在不停的提問。“爸爸,為什麼天是藍的?”“媽媽,為什麼海水也是藍的?”“為什麼喝的水,洗臉的水,卻沒有顏色?”以前,父母會覺得煩,總是要麼胡亂說說,要麼搪塞不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有的東西父母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大人的虛榮心在作祟呢?看來得好好看看《十萬個為什麼》了。後來,父母就把一切地方,都當作了宇華的大教室。

就這樣,父母認真地對待宇華的各種問題,能解決的就解決,不能解決的,一麵讓她自己考慮,一麵自己補習各種知識,然後再告訴她。宇華的“求知態度”得到了認真地回答,求知熱情也就更加高漲起來,不斷地提問,也在不斷地獲得知識。

怎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1.讓孩子從學習中不斷感受到樂趣。對未知的探索、對新知識的渴求,和我們旅遊爬山一樣,登得越高就看得越多越遠,從而充滿著獲得知識的愉快。當孩子嚐到這種樂趣之後,即使管得嚴些,孩子也容易接受了,因為孩子從中感到了快樂。

2.讓孩子從努力中不斷體驗到成功。學習是一個苦差事,如果隻是一味地苦讀,嚐不到一點收獲成功的回報,時間長了勢必會厭倦。因此,對孩子的點滴進步和成功,我們都應看到並給予適當的表揚或鼓勵,哪怕是一句“今天很不錯”的話。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自己激勵自己再下苦功夫去爭取更大的成功。

3.要幫助孩子在奮鬥中不斷瞄準新的目標。帶孩子登山,我們總會常常指著前麵某一處說,加把勁爬到那裏歇一會兒。每次作業,每次考試,每次寒暑假,父母都應該幫助孩子定出應完成並且努力後能完成的目標來。如今天作業爭取8點前做完,這次考試力爭平均分數達到80分,比上次高2分等。讓孩子學習有目標,有奔頭,這樣不僅讓孩子從目標完成上感到的壓力而轉為動力,更能讓孩子從努力超前或超質量完成目標中常常體驗到成功,為以後攀登更高的人生目標打好基礎。不過在目標設置中一要防止要求過高,孩子努力了也完不成,他又何必去努力呢;二是不能隨意在孩子已完成目標後再加碼,讓孩子感到我努力了反而會有更多的作業在等著我,與其如此,不如慢慢做。

4.鼓勵孩子參加課外活動小組。課外活動的實踐,可以使孩子切身感受到知識的不足,需要進一步學習。如孩子對數學沒有興趣,鼓勵孩子參加數學興趣小組,多做數學趣味題,就會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BT2]習慣2.培養孩子勤奮學習的好習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助產婆。”

吳靜賢,一個普通的中國女孩子,從北京大學畢業,拿到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擁有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這與她的父母從小培養其勤奮學習的習慣分不開的。

吳靜賢是一個勤奮的女孩。她看不起那些守株待兔,凡事總想不勞而獲的人。她信奉一條原則:99%的汗水加1%的天分才會成功。小時候,父母就用“頭懸梁,錐刺骨”的故事來教育她。上高中後,她製定了自己的學習計劃。

靜賢上學時每節課都上得心驚膽戰的,總怕老師叫自己回答問題,要是自己回答不上來,挨一頓罵可是太丟人了。

於是,靜賢和同學們就都在這種狀態下存活著,像一頭頭勤奮的牛,沒有思想。惟一的特點就是整天忙忙碌碌,晚上回想一天的收獲時,卻發現是一片空白。

靜賢每天都要從早忙到晚。早晨5點多起床,要在6點半之前趕到學校上早自習。早上的一、二節課,都是在半睡眠的狀態中度過的,為了不被老師嗬斥,提心吊膽,書擋臉,手托腮地小睡一二分鍾是她最愜意的時候。

中午趕回家吃飯,吃飯後不敢睡午覺,總怕晚上寫不完作業而一定要在中午抓緊時間。每堂課都在不停地記筆記。記得第一次期中考試的時候,除了死記硬背和見過的題目之外,一律不會做。“如果照此下去,自己不但考不上大學,很可能連高中都考不上。爸爸媽媽對自己實在是太好了,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如果考不上大學,他們該是多麼難受啊!我一定要擺脫這種被動的狀態,製定一套自己學習的方案。”

靜賢下定了決心。她為自己製定了一個時間表:

早晨5:30起床、洗漱、吃早飯

6:30早讀,然後按學校安排上課,課間要到室外去散散步

12:00午飯、午覺

下午1:30起床、上學

2:00上課

晚上5:30放學後跑步20分鍾回家

6:10~7:00預習英語(要記住新單詞和讀熟課文)

7:00吃晚飯

7:30自學數學和其他科目(其中,一定要注意查清自己沒有理解的知識點)

9:00複習前一天學習的知識

注:每周末,要總結一次各科知識點,並把自己做錯的題目記在一個本子上,並且一定要注明當時做錯了的原因。

逐漸地,這套學習計劃成了靜賢的習慣。這期間,靜賢經常為了理解自己沒有弄懂的知識點而又一定堅持自己的時間計劃,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於是,老師的批評在所難免。

後來,靜賢常常在老師講例題時作一些補充,把同學們驚得目瞪口呆。終於,在期終考試中,靜賢名列全校第一名。當同學們以特殊的眼光看靜賢時,靜賢卻認為自己不過是走了運,而且是走了大運才考到第一名。

然而,班主任卻沒有忽視靜賢在學習中的明顯進步。他仔細研究了靜賢的試卷,發現靜賢解題的許多方法都不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他問靜賢平時是如何學習的,靜賢就告訴了她自己的學習方法。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勤奮學習的習慣呢?我們的建議是:

1.培養孩子的耐心。可以讓孩子長久地做某一件事,以此鍛煉孩子的耐力。

2.教育孩子有責任感。什麼時間,幹什麼事,要有明確目標,力爭今日事今日畢,不要等明天。

3.珍惜時間的觀念。以下幾個方麵的建議對父母也許有用:

①製定一個時間表,在家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上學,什麼時間放學回來,什麼時間休息、睡覺,複習功課用多長時間等等,要通盤考慮,合理安排,忙而不亂。要教育孩子認真遵守,持之以恒。

②時間安排要有張有弛。不要把時間全部都安排在學習上,連星期天也不準許玩。要有勞有逸,勞逸結合。要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安排玩耍的時間,以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③要充分利用最佳時間。兒童時期,孩子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比起成人來,容易疲勞。他們記憶力好,但不宜進行過長時間的學習。一天最佳的學習時間,是在上午9~11點,下午3:30~5:30,但在中午應讓孩子有2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

④晚上做作業,複習功課,但不宜時間過長。時間過長,會影響孩子入睡。

⑤要及時檢查對時間的使用。有了一個時間表,可以使孩子學習、生活有秩序地進行,但要注意及時檢查。

[BT2]習慣3.培養孩子專心學習的好習慣

學習的最大“敵人”就是注意力渙散。隻有聚其精,會其神,才能其專心,致其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