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儒家思想束縛,古代中國並不是一個喜歡對外侵略的民族。但古代中國同樣有著綿長曲折的海岸線,因而,中國古代同樣有許多鼎鼎有名的海盜。
“中國海盜之祖”——孫恩、盧循
古代中國出現過許多赫赫有名的海盜軍團和團夥,他們稱霸海上,是真正的海上霸主。東晉時期的孫恩、盧循以海島為據點,聯絡沿海受朝廷壓迫的民眾,最終發展成為一支擁有幾十萬部眾、上千艘海船的大船隊,他們掀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海上起義,他們以搶奪官府糧草、襲擊來往商船等方式維持正常的生計。10多年間,他們前赴後繼,震撼浙江沿海,轉戰東海與南海,航海範圍廣大,堪稱曆史性的壯舉。孫恩、盧循因此被後人供奉為“中國海盜之祖”。
“反了吧!”
“如今,天下南北分裂,這個腐朽的東晉王朝全由門閥世族把持,他們為了追求自身權力利益的最大化,享有種種特權。天下被這幫混蛋給搞得法治廢弛,政治腐敗,賄賂成風。達官顯貴、世族地主橫征暴斂,大肆兼並土地,敲詐勒索,強取豪奪,恃強淩弱,恣意害民,廣占田宅,霸占山澤,大肆掠奪財物。他們僮仆成群,驕奢淫逸,過著酒肉穿腸,歌舞升平,腐朽糜爛的生活。而窮苦的百姓們卻被他們逼得不能保全自己的產業,以致無有立錐之地,眼看一家家家破人忘,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真是痛煞我也!恨煞我也!”東晉末年,一個名叫孫恩的海上逃亡者站在東海海島上的一塊礁石上恨恨不平地對下麵黑壓壓的逃亡大軍發泄著胸中的怨氣。孫恩,字靈秀,琅邪人,家中世代信奉五鬥米道。
“如今地方官吏的貪汙腐敗比京官更厲害,一個小官吏貪汙斂財幾千萬是非常平常普遍的。所以,那些京官才會紛紛主動要求降為縣令。官府通過征調賦稅剝削人民,除戶調之外,還巧立各種苛捐雜稅。聽說有一個正直的官吏在出任某地縣尹的時候,還沒上任幾天,就忍不住上疏朝廷要求廢除眾多的徭役,其總數竟然多達六十餘項!不少人為求免除徭役而自殘形體,剪去頭發。百姓們養不起兒女,鰥夫寡婦不敢再婚。苛繁的賦役,導致百姓紛紛破產,被迫逃亡天涯,背井離鄉。從簡文帝鹹安至孝武帝太元這十幾年間,逃亡人口就有幾十萬人,占全國百姓的十分之三。逃亡的百姓有的淪為世族豪強的部曲、佃客、奴婢,有的則亡命山澤,偏遠的廣州和南方腹地都成為了他們逃亡的地方。”一個叫盧循逃亡者站在孫恩身旁,怒目圓睜,聲音激昂地痛斥著東晉王朝的腐敗殘暴。盧循是孫恩的妹夫,字於先,小名元龍,範陽世族司空從事盧湛之曾孫。據史書記載,盧循“神采清秀,雅有才藝”,善草隸、弈棋,是個文雅之士。作為孫恩的妹夫,兩人關係甚密,海上起義等要事,都是由兩人共同策劃。像盧循一樣,中國古代大部分海盜軍團的領袖,也往往是由一些讀書人或者落魄士人擔當,這與西方的海盜頭領一般都是勇武凶殘之輩完全不同。
知識放大鏡
戶調:中國東漢、魏、晉時期按戶征收的賦稅。十六國、南北朝時繼續沿用。戶調製產生於東漢末年,獻帝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兗、豫兩州征收戶調,其征斂物為綿、絹。九年正式頒布戶調令。規定每戶征收絹2匹、綿2斤。這是曆史上首次頒布的戶調製度。
部曲:魏晉南北朝時指家兵、私兵。部曲在漢代本是軍隊編製的名稱,大將軍營有五部,部下有曲。聯稱泛指某人統率下的軍隊。以後,部曲地位卑微化。在南北朝前期,主人視部曲為賤口,但並未得到法律上的認可。隋唐時期指介於奴婢與良人之間屬於賤口的社會階層。
佃客:又稱“佃戶”。簡稱“佃”。魏晉時指世家豪族蔭庇下的一種依附農民。唐以後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唐朝佃客的身份是莊主的私屬,可免官府的課役。宋朝編入國家的戶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屬,須交納身丁稅和負擔徭役。遭受地主的地租和高利貸剝削,被牢牢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地位近似農奴。
“自朝廷發生內亂(公元398年)以來,晉簡文帝司馬道子與地方勢力派王恭、桓玄等人為了爭權奪利殺得你死我活。如今,桓玄等人占據了長江中遊和下遊的京口及江北一帶。江南一帶沉重的賦稅徭役就全部落在了江南八郡的農民身上。比過去要承擔多出好幾倍的徭役負擔!百姓們除了揭竿起義之外,再也沒有別的活路了!”孫恩煽動著礁石下黑壓壓的人群。
“如今大陸上的農民起義已經是此起彼伏,不斷發生劫掠官府糧草的事件,他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痛快!如今,我們這麼多人都逃在了這海島之上,世外桃園也難以尋找,難道我們要在這裏坐著等死麼?”盧循隨聲附和。
“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