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食物鏈還不能真正反映海洋裏真實的營養結構,因為海洋食物關係是非常複雜的,生態係統中的一個動物種群通常不是固定消費其低一個營養級的物種種群。如被確定為第五營養級的物種隻是部分或主要依靠第四營養級的動物生存,也同時攝食第三、第二營養級的動物,而且其幼體和成體的食物也往往處於不同的營養級。因此,實際上海洋裏有機物質傳遞的路徑,從低級到高級,從被食生物轉化到攝食生物的食物關係是由食物鏈與食物鏈交織在一起,猶如網狀結構的複雜關係,我們稱它為食物網。
海洋生物的巨大價值
海洋生物與人類的關係密切,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巨大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科學研究
比如仿生學,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已開始模仿生物了。舟船、舵和槳,就是古人依照魚的形狀以及魚尾和魚鰭發明出來的。依據海豚的體形、皮膚結構等特點,設計出的潛艇、魚雷和小型船隻的水下部分,可減少阻力20%~50%。
2.食用價值
“海洋生物多樣,注定成為人們獵食的場所。自古以來,人們就喜食海產品,而到今天,海洋食品在我們的活中越來越多,魚、蝦、蟹、貝、藻類(海帶、紫菜)這些海洋食品在我們的餐桌上隨處可見。而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保健食品的喜愛,海洋食品就又以其獨特的生物活性成分越來越受到關注。而且由於海洋食品加工方式的不斷進步,海洋食品進入我們飲食的方式也就更加多樣,我們在無形中接觸到了海洋產品,而自己卻不知道。相信海洋食品的明天將更加燦爛。
3.藥用材料
海洋生物是生物活性物質的寶庫。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從海洋生物中分離得到6000餘種結構明確的化合物,且其中有近3000種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這些具有活性的獨特化合物的結構,給藥物學家提供了難得的藥物設計分子模型,啟迪著他們的藥物設計思維。
當然海洋生物的價值遠不止這些,尚有可作為能源物質、新材料和作為農作物所用的化肥或用以觀賞等許多功能,我們在這裏不再一一表述,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尚未發現的功能或許也將造福於人類。
第二節千奇百怪的海洋植物
什麼是海洋植物
1.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指海洋中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以生產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包括低等的細胞核藻類和高等的種子植物,據統計有1萬多種。
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體,是人類的一大自然財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類有100多種。科學家們根據海藻的生活習性,把海藻分為浮遊藻和底棲藻兩大類型。
藍藻、矽藻、甲藻、金藻和部分單細胞的綠藻,很多是海洋動物如甲殼類、貝類、海參、梭魚、錙魚和鯨類的餌料,對海洋動物的增養殖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國沿海常見的藍藻約200多種,藻體具有膠質,藍綠色或墨綠色,比較黏滑。紅藻約500餘種,多數呈紅色,暗紅色或紫紅色,經濟價值比較大,資源比較豐富,中國沿海比較常見的約250餘種。有些種類已經進行人工養殖,如:紅毛菜、紫菜、麒麟菜等,都是人們喜愛的食品;石花菜、瓊枝、江籬、角叉菜、凝花菜等是瓊膠和卡拉膠等醫學和食品工業的原料;表麵具有碳酸鈣包被、外型像珊瑚似的石枝藻、鷓鴣菜和海人草等都是醫藥工業的主要原料。褐藻約300餘種,中國沿海比較常見、經濟價值比較大、資源比較豐富,約有150餘種。目前已進行人工養殖的海帶、裙帶菜、羊棲萊,既是褐藻膠、甘露醇、碘和氯化鈣的主要工業原料,又是人民喜愛的食品。這類褐藻主要生長在黃海、渤海和東海沿岸。馬尾藻是資源豐富、種類最多、經濟價值很大的一類褐藻,主要產於中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