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人生幸福的增進(1)(1 / 3)

人生幸福的增進

一般人喜歡偷閑,其實偷閑是苦,忙才會快樂。有人常問我:“這麼多年不見了,您怎麼一點也沒有老呢?”我回答:“我很忙,沒有時間老啊!”因為忙得很快樂,忙得樂以忘憂,所以不知老之將至也。

幸福的人生

我們都想過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幸福快樂不是光想就有,我們必須建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才能享受到幸福快樂。如何增進人生的幸福呢?

一、不比較、不計較的平等觀。有些人很喜歡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諸如:我有痛苦,為何你沒有?為何你這麼好?為何我如此差呢?一有了比較、計較的心,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與煩惱。凡事不與人比較、計較,就好像“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有這種平等心、滿足感,就不會痛苦了。

二、不怨天、不尤人的因果觀。我們經常因為一件事情做錯了,就怨天尤人,怪家裏的眷屬不支持,怪世間的親朋好友不幫忙。如果能有不怨天、不尤人的因果觀,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就可心安理得了。

三、不侵犯、不推諉的道德觀。就是對人要不侵犯,對事要不推諉。因為侵犯他人就是犯戒,也就是給人不自由;推諉就是不負責任,就是不敢承擔。

四、不貪求、不嗔怒的修養觀。我們要把貪求的心改成一種善法欲,也就是好的欲望。譬如發憤讀書、發心做善事,而不是貪求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更不可以嗔恨破壞自己的修養。

五、不自卑、不懊喪的戰鬥觀。人生宛如一個戰場,遇事無須自卑與懊喪,要勇往直前,要當仁不讓。

六、不邪見、不妄動的禪定觀。要培養自主、自尊與自信的性格;麵對問題要以智慧來判斷,要能“以靜製動”,也就是“如如不動”的禪定觀。

快樂的人生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樂。快樂是人人一致的希望,但實際上並不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我們如何才會快樂?我提供以下四點意見:

一、以舍為有。有的人整天妄想、貪求,這樣的人生不會快樂;相反的,懂得喜舍的人生,快樂無窮。“舍”並不是完全給人,而是一種結緣,例如,我專心聽你講話,就是與你結緣;幫你做一件事情,給你一些助力,給你一個微笑,給你一個注目禮,都是結緣。所以,表麵上看起來你是在給人,其實是在播種福田。能夠舍的人表示自己很富有,因為你內心有感恩、有滿足,你才肯舍,才肯給人。心中有好話,才能說好話;心中有微笑,臉上才有笑容,所以“以舍為有”,才會快樂。

二、以忙為樂。一般人喜歡偷閑,其實偷閑是苦,忙才會快樂。有人常問我:“這麼多年不見了,您怎麼一點也沒有老呢?”我回答:“我很忙,沒有時間老啊!”因為忙得很快樂,忙得樂以忘憂,所以不知老之將至也。

三、以勤為富。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發財,其實勤勞就是一種財富;不勤勞,即使擁有萬貫家財,也會坐吃山空,所以要以勤為富。

四、以忍為力。佛祖之所以是佛祖,因為他“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一個人能夠忍,就有力量。所以我們要能忍苦、忍難、忍饑、忍餓、忍早、忍晚,要“以忍為力”,一忍萬事成。

如何圓滿人生

每逢過年期間,最常見到一般人家門口貼著一副春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春滿乾坤”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要用什麼來圓滿自己呢?圓滿人生的方法有四點:

一、滿口的好話。人與人來往相處,必須靠語言來溝通,假如我們每天見到人都能滿口的好話,經常把“你好”、“你早”、“謝謝你”、“對不起”掛在嘴邊,必能獲得許多的友誼。就像我們到美國觀光,看到美國人彼此見麵,不管認識不認識,一見麵就說:“哈羅!”“你好嗎?”對方聽了自然也很歡喜。所以,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相逢說好話”,必能和諧無紛爭。

二、滿手的好事。每個人天生有一雙手,手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手是給我們做好事用的。比方說,我是個讀書人,我把書讀好,把字寫好;我是個音樂家,我把琴彈好;我是個畫家,我把畫畫好;我是個家庭主婦,我把菜煮好;我是個公務員,我把事辦好。能夠做好本分的事而有益於大眾,這就是好事;千萬不要像強盜小偷,把手用來為非作歹,最後才來感歎自己“滿手的血腥”,徒然後悔莫及。所以我們要滿手的好事,才能圓滿人生。

三、滿麵的微笑。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微笑。一個微笑,比什麼色彩都要好看,如果人和人見麵,都能麵帶微笑,這個世界必然多彩多姿,必能令人時時沐浴在春風裏。

四、滿心的歡喜。世間上最寶貴的,不是金錢,不是名位,而是滿心的歡喜。不僅自己內心有無限的歡喜,還能把歡喜散播給別人,能夠讓歡喜布滿人間,才是最圓滿的人生。

自由自在的人生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如何讓自己活得自由自在,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有錢有勢,有名有位,乃至兒孫滿堂,卻活得不自在,這樣的人生沒有幸福可言;人生要活得很自在,才會幸福。

觀世音菩薩有一個名號叫“觀自在”,因為他能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境自在。所以,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觀人自在不自在、觀事自在不自在、觀境自在不自在。時時觀照自己的心,看心自在不自在。能夠一一觀照以後,都覺得很自在,這就是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