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用心去舞蹈(2)(3 / 3)

當痛苦不可避免時,請不要一味地悲傷,消極地逃避,而是要在堅忍中承受災難、享受痛苦。

隻有堅忍才能為你帶來事業的唯美升華。

王選的清醒

陸勇強

王選生前講過兩個關於他“技不如人”的故事。這也是我所見的大家中,自曝不足的第一人。

1993年春節,王選待在家裏搞設計,兩個星期後,王選的設計完成了。此時,王選的學生劉誌紅過完春節回來。他看了老師的設計後,直言快語地說:“王老師,您設計的這些都沒有用,IBM的PC機總線上有一條線,您可以檢測這個信號。”

王選一聽,再思考自己的設計,果然如此。

另一件事發生在1991年初,方正芯片即將上市。王選忽然發現自己設計的芯片在處理圖形時有漏洞。一時又想不出解決辦法,便把這一問題告訴了RIP組的三個年輕人。當時王選並沒有指望他們能想出對策,因為他們都沒有參加這一芯片的設計工作。不料幾天後,劉誌紅想出了一個辦法,回避了這一失誤。

這兩次經曆讓王選反思,自己的創造力正在減退。已趕不上年輕人了。

這兩起事件,促成王選“退位”,他讓年輕人充實到科技研發一線,而自己最大的作用是幫助、支持這些年輕人搞研發。

王選之“讓”,是讓人感慨的。一個發明了激光照排,盛名在身,在業界內絕對權威的人,不僅沒有被權威蒙蔽雙眼,而且清醒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真的難能可貴。反而有一些學術權威,一旦盛名在身,就難以再放下架子,難以用客觀的視角看待自己,動輒以權威壓人,少有自知之明。

其實,人的創造力與年齡有著極大的關係。特別是在科技一線的人員,一旦年齡偏大,創造高峰就過去了。如果不讓年輕人上來,而是占據研發的崗位,勢必讓年輕人無法實現自己的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說,王選是一個有著寬廣胸懷的人。他說在科技研發業界內,應該有打兔子、撿兔子的人,他把年輕人喻為打兔子的人,而自己則是撿兔子的人,所謂撿兔子,就是把年輕人的發明轉化為看得見的生產力。

王選的打兔子、撿兔子理論,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一個好的老師,就是知道自己的弱點,勇於讓年輕人擔當重任。

比睿山的活佛

[日]高倉健譯/吳樹文

一個和尚在險峻的山徑匆匆而行。山徑處於林木蔥鬱的深山中,有著高大的杉樹和樅樹。和尚手持燈籠。燈籠朦朦朧朧地映現出黑夜中的山徑。

浮現在燈籠光中的和尚,從上到下,一身雪白的裝束,宛如死者入殮前的樣子。

和尚翻山越嶺,登險徑,潛深穀,一往無前。不論是霪雨之夜,狂風之夜,還是霰雪的寒夜……

這個和尚在進行名為“千日回峰”的修行。在日本的佛教修行中,這是公認的最為嚴酷的修行。“千日回峰”是指在比睿山養性的12年中,得花7年的時間做此修煉。每天深夜一點半時,離寺往深山中,到太陽升起時分,還要不停地行走。規定每天得走30公裏。

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各為100天。第四年和第五年,各為200天。總計是700天的時間,在山中專心地行走。

大概是從第三年起,這個和尚已完全適應在山徑行走了。從山峰至山穀,又從山穀往山峰,可以快步如飛地來來往往,宛如一名飛腿快探。

起初,和尚是孤零零地在山中行走,他感到孤寂難耐。後來,他與生活在這山裏的野狗成了朋友。一隻黑狗和一隻白狗,歡快地跟隨著他。他還感受到山徑兩側的花草以及樹林的生命活力近在身旁。和尚已經不再是孤單一人。不過,這山裏的居民,並不盡是惹人喜愛的生物。其中也不乏野豬、蝮蛇之類可怕的東西。野豬或蛇出現的話,和尚趕緊逃避。他不使用佩帶的短刀,而是拔腿就逃。因為嚴禁殺生,不準殺任何生命。

在和尚所住的寺廟低窪地區,聚集著眾多的信徒。這天,是和尚結束山中700天修行的日子。但也是更為可怕的修行開始之日。等待著和尚的,是不知能否活著出來的“入堂”。聚集在此的信徒們,無不為和尚擔憂。

“入堂”這項修行,是關在佛堂裏,不斷地誦經九天。九天中,要不飲不食不睡,連橫倒躺一下都不允許。

“歲數不小了,能行嗎?”

“已經瘦得不成樣了呀。”

信徒們在竊竊私語。

其時,和尚52歲。“千日回峰”這項修行,在此山中已經有1200多年的曆史。但參加修行的和尚都很年輕。年過五十的和尚做此項修行,在如此長的曆史上還不曾有過。

“當——當——”鍾聲在深穀間回響。和尚在這“入堂”的信號鍾聲裏,順著陡直的石階登向佛堂。他的身影是那麼瘦小。

在山裏的700天修行中,和尚每天隻吃兩頓。每頓的夥食是:一碗麵條,半塊豆腐,兩隻鹽水土豆。而且,自“入堂”的七天前起,夥食已改為每天一次,每次一碗流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