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以後是否還有紀念的時候,倘止於這一次,那麼,素園,從此別了!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魯迅記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十月上海《文學》月刊第三卷第四號。
(2)未名社文學團體,一九二五年秋成立於北京,主要成員有魯迅、韋素園、曹靖華、李霽野、台靜農等。先後出版過《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和《未名叢刊》、《未名新集》等。一九三一年秋後因經濟困難,無形解體。
(3)李小峰(1897-1971)江蘇江陰人。北京大學畢業,曾參加新潮社和語絲社,後為北新書局主持人。
(4)段祺瑞(1864-1936)安徽合肥人,北洋皖係軍閥。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北京臨時執政府執政等。
(5)林素園福建人,研究係的小官僚。一九二五年八月,北洋政府教育部為鎮壓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潮,下令停辦該校,改為北京女子學院師範部,林被任為師範部學長。同年九月五日,他率領軍警赴女師大實行武裝接收。
(6)高長虹山西盂縣人,狂飆社主要成員之一,是當時一個思想上帶有虛無主義和無政府主義色彩的青年作者。一九二六年十月高長虹等在上海創辦《狂飆》周刊,該刊第二期載有高長虹《給魯迅先生》的通信,其中說:"接培良來信,說他同韋素園先生大起衝突,原因是為韋先生退還高歌的《剃刀》,又壓下他的《冬天》……現在編輯《莽原》者,且甚至執行編輯之權威者,為韋素園先生也……然權威或可施之於他人,要不應施之於同伴也……今則態度顯然,公然以"退還"加諸我等矣!刀擱頭上矣!到了這時,我還能不出來一理論嗎?"最後他又對魯迅說:"你如願意說話時,我也想聽一聽你的意見。"(7)未名社被封一九二八年春,未名社出版的《文學與革命》(托洛茨基著,李霽野、韋素園譯)一書在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被扣。北京警察廳據山東軍閥張宗昌電告,於三月二十六日查封未名社,捕去李霽野等三人。至十月始啟封。
(8)按魯迅到廣州應是一九二七年初(一月十八日)。
(9)《外套》俄國作家果戈理所作中篇小說,韋素園的譯本出版於一九二六年九月,為《未名叢刊》之一。據《魯迅日記》,他收到韋素園的贈書是在一九二九年八月三日。
(10)伊孛生(HIbsen,1828-1906)通譯易卜生,挪威劇作家。《勃蘭特》是他作的詩劇,劇中人勃蘭特企圖用個人的力量鼓動人們起來反對世俗舊習。他帶領一群信徒上山去尋找理想的境界,在途中,人們不堪登山之苦,對他的理想產生了懷疑,於是把他擊倒,最後他在雪崩下喪生。
(11)陀思妥也夫斯基(EMFGHIGJHLMM,1821-1881)國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窮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罪與罰》等。參看《且介亭雜文二集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12)一九三○年魯迅因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遭到國民黨當局通緝,次年又因柔石被捕,曾兩次被迫"棄家出走",出走前燒毀了所存的信劄。參看《兩地書序言》。
(13)收入《未名叢刊》中的譯本有:俄國果戈理的小說《外套》(韋素園譯),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小說《窮人》(韋叢蕪譯),安特列夫(1871-1919)的劇本《往星中》和《黑假麵人》(李霽野譯),荷蘭望藹覃(1860-1932)的童話《小約翰》(魯迅譯),蘇聯愛倫堡(1891-1967)等七人的短篇小說集《煙袋》(曹靖華輯譯),蘇聯拉甫列涅夫(1891-1959)的中篇小說《第四十一》(曹靖華譯)。
(14)《未名新集》未名社印行的專收創作的叢刊。《君山》是詩集,《地之子》和《建塔者》都是短篇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