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的100聲叮嚀1:滿分孩子滿分媽媽11(2 / 2)

對於在外的遊子來說,常年顛沛流離的生活與生活的窘迫,人世冷暖,已經讓他們的心誌達到了異於常人的成熟。塵世中,許多不能忍受的苦痛,他們總是能咬牙挺過,並且不發一言。但對於家這個簡單的字眼,心裏卻始終保持著柔軟而又愧疚的溫熱。

家在遙遠的千裏之外。西麵的風已讓我們的耳目閉塞,無法聽聞從家鄉而來的聲息。站在綿延的山脈之中,我時常覺得自己是縱身於一片汪洋大海。因為我已經辨認出,我的家鄉,是在這個山穀的哪個方向。而我,又要順著那個方向不停地向前,才能達到那個飄著嫋嫋炊煙的柴扉之內。

端午前,媽媽給我打電話,略帶惆悵地說,兒啊,樹上的月亮可真圓啊。你那兒是什麼模樣呢?對於這麼一個簡單至極的問題,我非但久久回答不出,還紅了雙眼。握著電話,看著天上朗朗明月,忽然覺得人世悲歡離合,原是這麼短暫而又淒涼。

這頭,清冷的小雨,已在窗外淅淅瀝瀝地飄灑了幾日,我亦有幾日不曾出門。可我還是在這頭無比鎮定地告訴她,圓啊,這裏的月亮和家裏的一樣圓。

質樸的媽媽以為我所說非虛,竟高興地跟我笑道,原來全世界的月亮是同一個模樣啊。我不語。這些年,我走了上千裏的路,橫跨大半個中國,卻不曾好好地牽著媽媽的手,走出那片飛鳥不過的高山,好好看看,外麵繁華而又喧囂的世界。她被大山與貧瘠困頓了一輩子。

披衣伏案的時候,忽然想起卞之琳的一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對於步履已漸蹣跚的媽媽來說,我是否就是她一生不改的風景?

不管我走過多少路途,見過多少名勝古跡,和多少朋友在一起胡吃海喝。她總是眷戀著我,總是默默地審視著我,牽掛著我。我如同那輪樹梢上的明月,那麼悄悄地,深深地,朗朗地照進了她的心裏。

於是,我將我的心痛傳到了每個出門在外的孩子耳朵裏。告訴他們,端午之時,一定要記得看月亮,並把那月亮的容貌盡可能細致地彙報給媽媽。因為,你是她最想看到的風景啊。如果,連她都不知道你此地是何景狀,還有誰會那麼義無反顧地注視著你的行程?

我多想有那麼一座會飛的山,能把我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送到媽媽身旁,好好地陪同她吃上一頓團圓飯,聞聞她親手包的粽子。也想給她念念,那段由我改編的詩句。

你在川江之處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川江上看你。江河壯闊了你的心,你壯闊了媽媽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