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水珠
日本的科學家們曾做過這麼一個有趣的實驗:取同樣材質的大米在一口普通的電飯煲裏煮熟,而後將這些在同等環境下生長起來,在同等溫度下完成升華的飯粒盛裝在同樣大小的瓷碗裏。當然,瓷碗的材質也並無差異。最後,用保鮮膜覆蓋。
不到片刻,保鮮膜的內裏便結滿了澄明的水珠。此刻,他們需要做一個讓眾人大跌眼鏡的舉動——在不同的瓷碗上貼上不同的標簽。說是標簽,實質是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言語。譬如,你很美麗,你很漂亮,你很醜陋,等等。
三個瓷碗上皆是諷刺、打擊的言語,唯獨其中一個瓷碗被貼上了“你很漂亮”之類的讚美話語。很多人會想,這不是多此一舉?難不成,人類的語言可以改變米粒發黴的周期?
對!你說對了!這些隻屬於人類的語言確實可以改變米粒發黴的周期!
通過鏡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在第四天清晨的時候,那三個被貼上惡毒之語的瓷碗裏的飯粒,已然失去了光澤。水珠也由原來的澄明變成了散亂的霧氣。而那一個被貼上讚美之詞的瓷碗裏的飯粒,卻變得比初始更為動人。
一個星期之後。三個被諷刺粘身的瓷碗裏的飯粒,均已泛出微微的黴黑。而那一個被讚美附體的瓷碗裏的飯粒,依舊保持著當初的模樣。
兩個星期之後。三碗原本隻是微微有了黴黑的米飯,不可避免地盡數變為了烏黑,水珠消失殆盡。此時,令人無法想象的事情發生了——那一碗貼有“你很漂亮”標簽的飯粒,直到此刻,才微微顯露出不易察覺的黴灰。保鮮膜的內裏,水珠像群星護月一般淤積在一起。一顆稍大的水珠周圍,聚滿了潔淨等分的小水珠。
沒有人不為這樣的景狀而感到詫異,百思不得其解。也有人提出揣測,這可能隻是事物發展的某一個巧合,也不能就此論斷,這些沒有生命的物體,就確確實實地能聽懂僅屬於人類的語言。
這類實驗,後來又進行過很多次。
結論是,隻要與水有關的物體,這個實驗,就一定能成立。
於是,我們不得不回頭想想,自己家中整日頑劣淘氣的孩子。他們的身體裏,不也流動著一股與水一樣有著異曲同工的液體嗎?既然,那些不能言語,不能感受到疼痛、憂傷、快樂的液體都尚能知曉人類所要表達的意圖,產生不同的反應,那麼,我們自己的已經會大哭大鬧,大悲大喜的孩子,又當如何?
沒有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堅強、獨立。可事實往往讓人失望。因為,沒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在幼年時期不頑皮,不任性。可我們所采取的治愈手段是什麼?言語攻擊?抑或變相暴力?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水珠。他們從呱呱落地來到這個塵世,就已經具備了一顆流動的心。你如若渴望他們堅強、勇敢、獨立。那麼,你首先就必須做到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
微妙的牽連
不知道有沒有人相信,或者做過這樣的實驗:將盛滿清澈泉水的杯子擱於桌上,分別貼上紙條,在任一杯子上落下讚美的筆跡。譬如:美麗、動人、善良,等等。再於另一杯子上寫出諷刺挖苦的語言,譬如:醜陋、肮髒、惡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