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後麵的話(1 / 1)

小說曆時了2個月15天,終於寫完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能堅持這麼久去做同一件事情,去為同一件事情而拚搏努力。以前說要每天跑步,但是都沒堅持下來,堅持時間最久的一次也不過一個月;還有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字,所以曾經發誓一定要練一手好字,結果因為沒堅持下來,結果造就了今天這個說好也不好,說壞亦不壞,吊在半空上的字體。然而,對於這部小說,我竟然堅持下來了,頗有些意外。其實,這部小說我兩年前就開始寫了,後來因為自己找了許許多多的原因,所以寫寫停停,停停寫寫,直到開始在瀟湘上發的時候,為了不負我那小小的讀者群,才堅持寫下來的。

但堅持寫下來並不代表一路就很順暢。有時候我會因為一個情節構思不出,而急的團團轉,越想越亂,越亂越想,到最後頭疼欲裂,隻得作罷。可是故事總得寫下去啊,於是我便出去外麵走走,依著晨風拂麵的清靜,呼吸綠叢中的自然之氣,然後神遊天地,在不經意間尋找靈感。

有個朋友看了《鬼劍仙》第一回後,說這不是和《雪山飛狐》很像麼?毫不諱言得說,確實很像,甚至整個故事的曆史背景,都與雪山飛狐一樣,講的是李自成下屬的幾個人及其後代之間恩怨。我看過金庸很多小說,是個不折不扣的金庸迷,因此寫武俠小說總免不了受到他的小說的影響,但與金大師又差之千裏,實在比不得他的大氣磅礴。

金庸曾說過,在未來社會中古典武俠將逐漸被淘汰。而《鬼劍仙》正是一部古典武俠小說,所以我才在前麵說起我的讀者群時,用“小小”兩個字形容。然而這樣,我為什麼還要寫《鬼劍仙》呢?

是因為,我以為為文者,首先應該是個關注社會,探究人性的人。他(她)應該將自己對人性的剖析體現在作品中,這樣寫來我們的作品才會更有深度一些。曆史雖過數千年,人性卻是古今難變。有的人義薄雲天,豪氣萬丈;有的人自私好利,陰險狡詐;有的人路見不平,拔手相助;有的人懦弱無能,默不作聲;有的人光明磊落,一諾千金;有的人陽奉陰違,笑裏藏刀……眾生百相,盡有不同。這些人古代有,今天也有。而我們的小說,寫的就是這些人,寫的就是眾生。葉若華、藍天正、莫高枯、藍鳳他們也是眾生之一,不過是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罷了。

其實這部書原名是叫《桃園夢記》的,但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改為《鬼劍仙》了。因為內中的核心思想是由桃源穀而引發的對治世的深思,到底何以為太平天下?桃源穀是也!也許有人要說我原始了,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家鄰睦好,民風淳樸,確是我的理想。然而最終葉若華為什麼進不了桃源穀呢?正如人生如夢一般,那不過是一場夢幻,天下哪裏會有世外桃源?桃源、三柳以及美若天仙的明月,不過都是葉若華的夢罷了,夢是美好的,但總遙不可及。

還有一點我想要表現的,就是關於三心二意與一心一意的區別。初看似乎令人發笑,但我卻深受其害。一個人做事如果三心二意,想東顧西,必定成不了大氣候,就如葉若華的三心二意劍打不贏藍天正一樣。凡事都要術業有專攻,你可以有廣泛愛好,但你必須要有自己擅長的技藝,不能什麼都想學,否則最終是什麼都學不好!東邪是個例外,但試問有幾人有黃藥師般聰明?我就是什麼都想學,處處不想比人低,結果現在無一優勢,反而處處沒人高。所以我想說句題外話,現今是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立足。

小說是寫完了,但餘韻在我心中依然久久回蕩。也許它的情節不夠曲折,人物形象不夠豐滿,但畢竟我我生命中的第一部獨立創作的小說,令我回味,令我在以後漫長的時間中不斷地修改它。

以前從沒發現,寫小說竟然是很累的一件事情。所以可能會休息一段時間,再重新開始現在已經構思了一半的下一部小說的創作。還是很歡迎朋友們再來光顧的,所以我將郵箱以及小說群號留在這裏,如果小說開始發布,我會在裏麵發消息的。謝謝各位朋友。

郵箱:[email protected]

群號:10853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