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受益終身01(1 / 2)

第一章 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終身受益

習慣到底是什麼

習慣是是指從環境中成長出來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從事相同的事情——不斷重複——不斷思考同樣的事情——而且,當習慣一旦養成之後,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塊——很難打破了。習慣雖然是我們反複做的動作或事情,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根本沒意識到有這種習慣,所以它們是自動起作用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習慣,其中包括一些好的習慣和一些壞的習慣。由於習慣有好有壞,所以它們不是造就你,就是毀掉你。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會變成怎麼樣的人。

播種思想,收獲行動;

播種行動,收獲習慣;

播種習慣,收獲性格;

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幸而你比你的習慣要更強大。因此你能改變習慣。例如,試著將你的雙臂環抱胸前,看看,哪隻手臂在上麵?然後試著反方向(改變手臂的上下位置)環抱一次。很怪,是嗎?但如果你連續30天這樣反方向環抱雙臂,你就不再感覺那麼怪了。你甚至不用想就能做到,你已經養成習慣了。

任何時候你隻要發現自己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你就要照著鏡子對自己說:“我可不喜歡自己的這個習慣。”你能將一個壞習慣變為好一點的習慣。有時這並不容易,但總是可能的。

所以,我們要在青少年時期除掉舊習慣,最好的是培養新習慣、開辟新的心靈道路,並在上麵行走及旅行,讓習慣成為你最好的仆人,而不是你最差的主人。

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種不良習慣,也常常需要一段時間。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是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會變成你的信念。

第一個階段是頭1~7天左右,這個階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變,而你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但是,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例如,你平時看書做作業眼睛離書本很近,你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端正坐姿,雖然這個時候會有些不舒服的感覺,但是一定要克服。

第二個階段是7~21天左右,這一階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複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變。時間一長,可能坐姿正確就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了,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堅持好習慣。

第三階段是21~90天左右,這個階段的特征是“不經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一旦跨入這個階段,你就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個習慣已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為你“效勞”。

我們知道,重複的行為鞏固下來,成為需要的行動方式便成為習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各種習慣,良好的習慣能促進人生的成功,惡習、劣習會把人生引進萬劫不複的深淵。因此從小培養起自己的良好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什麼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197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巴黎聚會上。一名著名學者曾經被問到:“你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出人意料:“在幼兒園學到的。”學者說:“飯前記得洗手,午飯後記得休息;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做了錯事要道歉;東西要排放整齊,學習提倡多思考……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從根本上說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有用最重要的東西,是從幼兒園老師那裏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

仔細分析一下這位科學家的話,裏麵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在聯係現實生活,對於每一個人幾乎都適用。如果你希望有較好的學習成績,如果你希望有效利用時間,如果你希望將來能有所建樹,那麼,就盡早養成良好的習慣吧。習慣是自動化的行為,不需要特別的意誌強加的努力,不需要別人來監控,它是在什麼情況下就會按什麼規則去行動的自然反應。習慣一旦養成,就成為會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好的習慣如果養成,便可終身受益。

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著重大的意義

①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保障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由於平時不良的衛生習慣導致了許多疾病,如肝炎等腸道的傳染病,一般是由於雙手的細菌汙染了食物而造成的,沙眼也是因為用手揉眼導致的。

②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於長期有規律地學習。凡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人,無一不具有良好的習慣。就連智力超群的那些學生,在談到自己為何成績優異時,都會強調自己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