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養成學會如何講究衛生的習慣。平時要勤洗手,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勤嗮被褥,勤剪修指甲,勤換床單、衛生工具要放在特定的位置,保持地麵的幹淨無汙水等。
最後,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的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需要時可以和家長及時聯係溝通,及時提醒家長並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督促。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他卻始終尊敬和善待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離別了32年的故鄉韶山的時候,當時他要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自己的老師讓在首席座位上,親自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深切敬意。毛澤東青年時代時曾經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生日時,他特意寫信給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新中國的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感人故事,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了好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繼續寫好曆史的續篇,這樣才不愧於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生活著的偉大時代。
良好的習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一般都是具有良好習慣最多的人。良好的習慣不論對社會還是對個體成員都是一種道德的資本,對社會群體及民族更是一種巨大的精神財富,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所達到的文明程度。青少年朋友們要充分認識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認識到良好的習慣在人的性格、情感還有道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做一個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文明青少年。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習慣。在我國曆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是我們的聖人孔子,據說他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就有“七十二賢”。古人喜歡把老師與知識緊密相連,都把尊敬老師看得十分重要。張良橋頭曾經真誠拜師……都出於對老師真摯的情感。
回望古代,我們的民族在發展自己的過程中,用自己智慧的頭腦加上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無比瑰麗的文化,形成了一座座美德寶庫。不管是轟烈的雷擊還是風霜的侵襲都不能汙濁掉這些良好的習慣。中國古代儒家也有孝、悌、忠、信四種美德的提出。而在當今社會主義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是每個公民最基本的美德,同時勤勞、勇敢、誠實等曆代勞動人民的良好習慣也需要我們好好繼承發揚光大。我國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愛我們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並時刻關注著我們偉大祖國的命運。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赤子之心,都體現了愛國者的高風亮節。
中華文明延續了幾千年從未間斷過,是因為我們的人民懂得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這樣的君子人格,讓我們一起來體味人生的真諦,敬老愛幼,善良耿直,團結和諧,誠信待人這些幾千年的民族精神的沉澱,學習和發揚中華民族奉獻給人類的智慧和財富。
生活在科學進步的21世紀的青少年們,物質變得充裕,科學正在發展,這並不完全是這個時代進步的標誌。培養其良好的習慣,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才是這個社會不斷前進的強大內在動力,讓愛國愛家,愛集體愛他人,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良好的習慣在我們的心中永遠閃亮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