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受益終身02(2 / 3)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從小就被父親養成了嚴謹的生活習慣。據說,康德住的鎮上有一個噴泉,他每天散步要經過,而每次當他經過噴泉時,時間一定是指向上午七點。這種有條不紊準時的生活作風正是哲學家康德嚴密思維的根源。

可見,良好的習慣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有著積極作用。而冬冬在生活中根本就不具備良好的自理習慣。生活就是教育,父母應該為兒童創造積極適宜的家庭環境。同時,父母更應當經常在自己的行為、舉止和談吐等方麵給孩子樹立一個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禮貌,言談舉止要表現出高尚的情操等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長期這樣以身作則,這種熏陶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最好的教養,日積月累,孩子的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除此之外,父母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幫助孩子認識習慣的重要性,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分析對比案例等各種方式來進行,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習慣的的重要作用。

②尊重孩子的權利並給予他們積極參與的權利。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孩子是主人,因此父母就要發揮他們的主人作用。習慣養成的最高機製即形成滿足學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逼迫,這一點特別重要。

③樹立榜樣的教育。用各種教育來進行榜樣的教育,列舉各種傑出人物的好習慣。如李嘉誠很守時,他的表都是故意撥快十分鍾的來守時的。

④與孩子討論一起來製定行為規範。定家規,製定習慣的培養目標,要讓孩子自己來製定,讓他自己思考,習慣這麼重要,他特別需要形成一個怎樣的習慣。要逐個地製定培養目標,如一個月培養一個新習慣等。

⑤要及時評估並加以表揚。用各種方式來表揚、引導,表揚一定要及時,這樣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

最後,相信父母持之以恒的培養,最後肯定會使愛的種子在孩子心裏深深地紮下根,化為了自覺的行為習慣。

學校幫助培養良好的習慣

夏河上課從不遲到,學習也很認真,作業完成的也很優秀。值日時認認真真值日,決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灰塵;平時不值日時也把同學們隨手扔的紙認真的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同學們都說他很勤勞、自己事情自己獨立做完,在同學們和老師的表揚下,學校給他評上了個自理章。

四年級的王群被老師任為數學課代表,這樣就需要每天幫老師抱大演草作業本,給同學們收作業作業,有時還要為老師跑到辦公室拿些東西,不過她覺得很快樂,因為覺得老師信任她,因此心裏很願意為老師、同學服務,心裏也感到很高興……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學生最熟悉的環境,因此,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習慣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需要每個學校老師用愛心、恒心來精心培養。具體來說,學校應從以下幾方麵來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①培養如何做人的習慣。 孔子曾經教育弟子,講最多得是“君子之道”,就是怎樣做人。做人是為人處事的一種態度,是區分善惡是非的觀念,是衡量個人修養的境界。同樣校園內外同學們要養成見老師問聲好,樓道、教室輕聲且要慢步,禮讓先行、集體活動要注意安全……學校教育如果總是這樣不斷的要求學生做個健康文明向上的人的話,那麼這一時期就比較容易養成好習慣。

②培養學會如何生活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重要。如吃飯、睡覺、衛生、鍛煉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最平常的行為,我們要教會學生如何形成這些良好習慣,如何控製飲食,不暴飲暴食,如何注意飲食上的衛生等,幫助他們了解這些常識。

③養成學會如何學習的習慣。學生最重要的是學習和生活,因此,學生一定要學會如何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從細節一點一滴開始抓起。在素質教育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必須要從細節開始。如在教學中的很多細節:坐的姿勢、讀書姿勢、聽課以及書寫的習慣等,教師教學時要注意在這些細節中學會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