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受益終身02(1 / 3)

為什麼要改正不良習慣

小勇13歲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一件事,令他至今難忘。當時他們一家三口都很愛吃桔子,但媽媽每次買桔子都按3的倍數來買,吃的時候把橘子交給兒子來分,按照每人一個的順序。可是,就剩下最後的三個桔子時,小勇沒分,卻看著爸媽,意思是:就三個了,你們還要吃嗎?爸媽互相來了一個眼色:吃。結果,爸媽一邊吃桔子,小勇一邊很委屈地流眼淚。長大了之後,小勇才懂得了媽媽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如今的很多孩子缺的不是倆桔子,缺的是心中是否有別人。孩子成長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當孩子的心中有了別人,他的社會化就已經開始了。當孩子能夠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的社會化就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了。

今天家長怎樣教育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明天就會成為怎樣的人。養成良好的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要用減法。青少年雖然在體力和智力上逐漸開始進入人生的最佳階段,但思想還有情緒極不穩定,容易在家庭、學校、社會等不良環境下,沾染一些不良的惡劣行為習慣。不良的壞習慣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①在學習紀律行為方麵,表現聽課時容易走神,做小動作、厭學、曠課、逃學、打架鬥毆、早戀、偷盜、聚眾鬧事、傷人活動等。

②在日常生活的方麵,偏食、挑食、頂撞父母、吸煙、飲酒、作息無規律、說謊、不講衛生、愛睡懶覺等。

在青少年時期一旦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積累比較深的話,糾正起來就會比較困難,輕者身心健康受影響,重的會失足及墮落,危害社會。因此,青少年要下決心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優秀的行為習慣。具體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端正生活態度。如果文化素質低,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來指引,生活態度鬆散不嚴肅,整天吃吃喝喝為樂趣,喜歡講哥們義氣、愛打架鬥毆為榮的青少年,都很容易沾染不良習氣。

②加強平日裏意誌力的鍛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少年往往有較大的惰性,要想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有決心和有毅力,堅持與惰性的鬥爭。培養堅強的意誌就要刻苦磨煉、防微杜漸。

③親朋好友的監督。除了自我提醒及自我監督以外,可父母還有好習慣好行為的朋友來嚴格監督自己,請他們隨時幫自己挑毛病,達到壞習慣的糾正,好習慣的培養。

④結交朋友要慎重。交友如果不慎,就受到流氓夥伴的唆使,以及黃色書刊毒害,是青少年養成壞習慣的重要社會環境因素。對此,青少年要予以高度的重視。應交怎樣的朋友,不應交怎樣的朋友,一定要認真辨並且要慎重選擇。

糾正孩子壞習慣貴在堅持,要有毅力和恒心。在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時,父母可以直接提出壞習慣的危害,並以此觸動孩子的內心,這樣糾正起來會容易得多。還有就是壞習慣難以改掉的是決心不大及毅力不強。富蘭克林曾說:“習慣就利用輕忽,嗜好有時比理由還強硬。”對於壞習慣,不少人都想改,但為什麼有的人改掉了,有的改不掉?除了要認識到壞習慣的危害外,關鍵是要痛下決心去改。這樣,種種壞的習慣都是可以改掉的。

讓父母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福澤諭吉曾經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事實正的確如此,孩子習慣的養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家裏,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孩子良好習慣形成的搖籃。青少年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如果想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需要抓住家庭教育這一條最有效的途徑來進行,這也是我們家庭教育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任務。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有一個小朋友叫冬冬,由於父母平時工作繁忙,冬冬從小就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對冬冬非常寵愛。他們對冬冬總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當冬冬進入幼兒園時,還不會懂得自自己怎麼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和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