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受益終身08(3 / 3)

家裏在每周發放零花錢時,還給每個孩子一個小賬本。孩子要明確記錄出每筆錢支出的用途,家長在領錢時要審查。如果零花錢用得當,便獎勵增發5美分,反之則減。一個在當時全球首屈一指的富豪家族,這樣做的原因,就是要培養下一代當家理財的本領。

其實我們也可以借鑒洛克菲勒家族的這種記賬本的做法。讓孩子記賬本來理財有很多好處:

①可以幫助孩子權衡每天的開銷,既要個人的要求又不至於太浪費,這個過程提高了孩子應付生活事件的各種能力。

②可以讓孩子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學會獨立做出正確的選擇,還可以在外出消費時的過程中與陌生討價還價的溝通中,提高孩子的交往技巧。

③讓孩子在記錄瑣碎的消費商品中體會到賺錢的辛苦,理解父母的操勞之苦,在體驗中逐漸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家長在每周或每月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的時候,要求他們把每次費用記清楚。這樣做不僅能弄讓孩子清楚用錢的途徑,還能讓孩子更加有用錢的目的性和自主性。記賬讓孩子對零花錢的收支狀況進行一個近期的記錄,孩子整理賬本時,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買了多少零食、玩具,麵對賬單時,孩子們就會明白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了。到底要如何做好記賬本呢,有以下建議:

①在記賬本上讓孩子自己列個預支清單,比如要去超市購物,你就先列好所需商品的清單,既可以省去閑逛的時間,也阻止了看到好玩的又有強烈的購物欲。還有每個月的固定支出:零食、書本、請客送禮、生活必用品等。

②讓你給孩子自己記賬,做到每花一分錢自己心裏都有數。記賬作為很原始的方法,卻有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對於這點父母可以給予監督。

③製作一個一周的收支計劃表,裏邊應有儲蓄項、收入項和支出項,把支出項最好分成想要的和需要的,這樣記錄,就很清楚哪些錢不該花了。

④孩子如果課業比較緊張了,推薦一個比較省事的辦法是,留好收據、購物小票等,不定期整理一下記錄在記賬本上,也可以幫助孩子審視消費。這些辦法非常見效。比起那些花錢無計劃、大手大腳的孩子們,會記賬的這些孩子們更能做出調整,減少他們衝動購物,促使基於理智、而非情緒去購物。

理財合理很關鍵

曾有一位著名的台灣教育家,在討論如何建立孩子的良好正確的金錢觀時,用了這樣一個比喻:“給他魚,不如先教他如何釣魚”。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是在青少年時期養成的。我們可以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度,判斷出他將來當家理財的點點滴滴。一個人如果從小克勤克儉,長大後自不會花錢大手大腳;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要雨有雨,要風得風,讓他感到錢伸手就來,來的很容易,長大後一不留神,就會很容易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

據了解,美國學生理財教育目標是:3歲可以辨認紙幣、硬幣;4歲可以知道每枚硬幣是價值,認識到商品是無法買光的,從而必須作出選擇;5歲知道知道錢是怎麼來的,懂得硬幣等價物;6歲能數大量硬幣,找出數目不大的錢;7歲能看懂價格標簽;8歲明白可以通過做工作賺錢,把錢要存在賬戶裏;9歲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能製訂一周開銷計劃;10歲,但必須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11歲可以從電視廣告中發現事實;12歲能製訂執行兩周開銷的計劃,懂得一般銀行業務中的術語;13歲至高中畢業,嚐試打工賺錢、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及商務的實踐等。

盡管我們國家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與美國有著不同,但其中的某些內容還是可以參考與借鑒的。

當孩子看到父母從錢包裏掏出鈔票的時候,在他們的眼中,會覺得那個皮夾就像一個魔術包,有掏之不盡的紙片,可以換取自己零食或心愛的玩具。其他的他們什麼都不會去思考。孩子通常先學會“花錢”的,然後再學會“賺錢”。因此在孩子們開始有花錢的行為之前,就必須先讓他們學會合理的理財之道,讓他們了解“錢可以用來做什麼”以及“怎樣可以賺更多的錢”。對此,有以下的提示:

①一起和孩子籌劃家庭的金錢計劃。假設家裏一個重要的節日要過,一起商量和孩子怎麼安排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買哪些東西,次要的是哪些東西,該怎麼購買,花多少錢。並讓孩子自己設計一張預算表,從中引導他適度使用錢財的方向及如何規範花錢。

②指導孩子主宰收入,控製使用零用錢途徑。孩子如果比較大了,可以指導他們參與兼職工作或者參與一些公益性的活動,讓他們體會賺錢的辛苦,可以讓他們嚐試進行一定的投資理財工作。並且讓他們主宰自己的收入。還可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適當傳授一些經濟方麵的經驗。

③教給孩子預算知識。孩子能通過預算來決定如何支配定期得到的錢;通過管理資金的流轉,知道該把錢往哪些地方花。這樣,無論何時需要,他們手裏總有足夠的錢。在孩子們年幼的時讓他們掌握預算知識對他們以後的成長非常重要。

學會理財,是每個人青少年必備的生活技能。隻有有計劃地、合理地消費,不斷地積累消費的知識,才能不進行盲目攀比,做到精打細算,在消費時不吃虧,不浪費金錢。學會合理理財,不但能給青少年帶來知識快樂,而且還能增加他們的財富,使生活更加精彩,更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