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受益終身08(2 / 3)

青少年作為一支不容忽視的消費一族正在崛起。不過,他們的消費行為無外乎飲食、服裝、娛樂等。由於青少年缺乏正確的消費觀念引導,理財意識比較淡薄,理財經驗欠缺,造成了盲目攀比成風、揮霍浪費的嚴重現象。這都不利於青少年個人的成長,以及一個民族國民素質的提高。麵對青少年令人擔憂的消費現狀,提高他們的消費品位與層麵,引導青少年正確消費,是目前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使命。

消費行為也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和製約,因人而異。中國青少年來說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無消費策略,而非無消費能力。其實,引導孩子學會合理正確消費,培養孩子科學的理財能力,對青少年發展自己及持家理財,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①文化消費。對青少年來說,文化消費主要包括圖書的消費、情操的消費等。“讀一本好書,就像在與一位高尚的人士交談”,書籍是陽光和空氣,是青少年的主要精神食糧。然而,傳統消費觀念導致了青少年把消費簡單定義為物質消費。

②旅遊消費。旅遊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通過旅遊,可以了解世界及全國各地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天文地理、資訊科技等都可盡收眼底。家庭、學校、社會,應當引導青少年把錢用在旅遊這種有價值的消費行為上。

③遠程教育消費。遠程教育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將開拓出一片新的教育天地。孩子節約開支,就可以保障遠程教育,為其提供必要的消費,對孩子來說這是一件樂於為之的事。所以,學校、家長當引導孩子走向消費的新領域,讓他們拿自己儲存的錢去幹自己樂意的事,讓他們自由地馳騁探索在日臻完善的遠程教育網絡中。

④愛心消費。倡導愛心消費,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到各種形式的社會公益活動中去。這對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感、融鑄他們的愛心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愛心消費,利國又利民。從愛心消費中,學生會更明白錢的價值及重要性。青少年如果將自己節省下來的錢捐贈給貧困的孩子購生活必需品、學習用品,他們會從這類活動中獲得很多,感受更多,這將是他們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消費素質的提高,適合青少年消費的消費方式還將會繼續不斷湧現,青少年要在錯綜複雜的消費潮流中,把握主流,提高品位,才能獲得豐富多彩的人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莫把父母當搖錢樹

蕾蕾今年14歲,已經讀四年級了,平日裏對錢特別地敏感,總是喜歡要這要那。每天向父母要的零花錢有時幾塊,有時甚至十幾塊錢。很多時候都是買沒有用的東西,大部分都花在吃和玩上,學習用品倒是寥寥無幾。花錢毫無節製,大手大腳。由於這學期在校搭餐,向父母隔三差五的要零花錢,40元到80元不等,最多的時候一個星期拿了300元,父母也不太清楚給錢究竟是怎麼被花的。

一名16歲的給給父親發過這樣的短信,內容竟然隻有三個字:“爸;錢,兒。”父親看後 心酸不已。

金錢,隻是作為一種社會物質財富的符號而存在。孩子有零用錢本不是壞事,關鍵是如何引導、教育孩子們正確使用和管理手中的錢,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的理財方式一般會跟隨一個人的終生。理財能力是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快樂。孩子亂花錢一般都是家庭教育中理財教育的缺失。培養孩子懂得如何節約用錢,不僅僅是培養他們對金錢的合理使用,更是培養孩子的一種自立能力的品質,使孩子將來獲得財富。學會理財是孩子終生受益的處事能力。對於父母拒絕當孩子的搖錢樹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學會儲蓄。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積蓄存到銀行,安全地把錢存放起來,使之增值,可以到一定數目時,取出作旅遊基金或買大件物品。這樣有助於孩子養成不亂花錢、儲蓄的習慣,體會積少成多的道理,體驗存錢的好處,享受理財的樂趣。

②合理計劃的給孩子零用錢。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愛好興趣、特點以及家庭經濟狀況等,有指導、有計劃、有監督地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給孩子一些零用錢,發展孩子的求知欲望和課外興趣愛好,增加孩子獨立生活的本領。千萬不要隨意給。其次,幫助孩子明確怎樣花錢才是亂花錢,何為不該消費的消費。

③臨時充當家庭財政部長。讓孩子適時參加家庭經濟活動,讓孩子通過當家懂得生活之艱難;讓孩子知道賺錢的辛苦,養成勤儉節約的品性;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錢負責和合理使用,克製亂花錢。

④簽訂財務協議。鼓勵孩子通過做家務活來賺取零花錢,樹立他們自食其力的觀念。父母和孩子一起確立一個理財目標,簽訂一份財務協議,對孩子的要求在協議中要適中,允許孩子出錯誤,並督促其孩子的自我改進,平等民主地對待孩子,讓孩子從中產生自我管理金錢的樂趣。

消費明了記好帳

經常聽到不少青少年朋友們的抱怨:“媽媽剛給的零花錢又花光了,也不知怎麼花的……”。青少年要想開源節流,消費明了,記賬倒是個好辦法。青少年購物回來記好帳,既可以提醒自己消費過的數額,還可以糾正孩子亂花錢的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實行嚴格子女的經濟管理,尤其是對年幼的。在7至8歲時,每個孩子可得30美分零花錢每周,11至12歲1美元每周,12歲以上3美元每周。